郝雪飛
摘 要: 面對職業院校新生入學后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作者結合湘西職院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在借鑒和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礎上,對職業院校新生的轉化工作進行剖析和探討,闡述做好職業院校新生的轉化工作的一些方法和體會。
關鍵詞: 職業院校 新生轉化 班主任工作
中國教育的現狀和人們對職業院校的認知,決定了職業院校的生源在其中處于金字塔的底部區域。相信所有在職業院校任職過的教師都有相同的體會:職業學校招生難,招收的學生素質逐漸下降,招收的學生或意志品質差、或學習基礎差、或行為習慣差、或存在一些社會惡習等。因此,這些“問題學生”的教育成為職業院校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力軍。
職業院校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面對“問題學生”常難管難教。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曠課、酗酒、吸煙、不良交友、打架斗毆、性格偏激、學習動力不足、上課開小差等。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開始,班主任的神經每天都繃得緊緊的,生怕班上的學生出任何差錯。對剛入學新生的轉化是新生班主任遇到的首類問題,值得我們分析、探究和思考。下面我就談談在班主任工作中新生轉化問題方面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迅速、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
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證。對學生的教育是立體的,其中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學生的許多品質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之前,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經濟收入、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婚姻狀況等)。如:了解學生是否屬于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是否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或親戚照看。其次了解學生平時在校內外的情況(包括日常行為規范情況、學習情況等)。總之,通過平時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問題學生,選擇自己所要轉化的對象,并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轉化他們。例如:我班上有一位叫吳XX的學生,在入學后不久就暴露出吸煙、對上課特別反感、多次曠課、衛生習慣相當差等諸多問題。我通過多渠道了解并與該生交流,得知該學生并不想上學,來我校讀書的原因是如果不讀書,家長就不給生活費和零用錢,他的理想是學美容美發當一名美發師。得知其基本情況后,除對其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外,還向他講述了作為一名職業美容美發師所要具備的職業道德和綜合實力,當一名合格的美容美發師也是需要有良好生活習慣和遵守規章制度的,使他認識到如果像這樣下去,無組織紀律意識,經常違反班紀班規、校紀校規,那么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這樣使他自己明白作為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校規校紀的重要性,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現在這個學生從不曠課了。從這個學生的轉化可知:在找到學生的問題之后,在教育過程中,還應注意教育方法,正如詩人但丁所言:“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于最好的思想。”
二、正視家庭教育的缺失,加強有針對性的溝通
在職業學校,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或接到家長求助的電話):孩子叛逆心嚴重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父母傷心孩子抵觸;或是孩子說一套做一套,耍得父母團團轉,父母卻無能為力,家長只得將孩子交給學校,讓學校“幫”他(她)管教子女。
同樣是為人父母,從他們的語言或眼神中,我能讀出對孩子的愛,也看到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無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家長都起到了管的作用,而教卻全部交給了學校交給了老師,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擔當教育孩子重任的主要角色。其實家庭教育的關鍵在于溝通。傳統家庭教育中家長的基本態度通常是對孩子提出要求或作出規范或規定,有了問題批評,犯了錯誤處罰,沒有溝通,沒有深入孩子內心拔除問題的根。溝通本身就是教育,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溝通呢?
1.溝通是心靈的深入
現在學生的獨立意識強,他們不愿意總被當做教育對象,特別渴望擺脫老師的管束和教育,從而常常不加分析地拒絕來自成人世界的聲音。這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經常出現“今天找他談話,他當時答應得很好,第二天又犯了”“我已經跟他談了無數次,該講的道理都講了,還是沒有多大改變”的狀況,致使說理教育常常遭遇尷尬。
我認為,溝通不是語言技巧,主要是心靈的交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討論逆反心理的利弊,等等。通過這種淡化教育痕跡的方式,改“說理”為“悟理”,讓學生給自己舉辦人生講座。
2.傾聽學生的心聲
溝通的前提是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要了解學生,就要善于傾聽學生心聲,而不是一味地批評。通常我們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學生一旦出現問題,老師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講道理或評批指正,自己滔滔不絕,很少聽學生訴說,那么學生只好將心門關上。我們要了解學生,首先要接納學生,聽他們說話,即使說錯了或者說得很過分,都不要急于批評、限制,讓他們充分表達出來。聽了第一點,再聽聽第二點、第三點……要想和學生良性溝通,就必須學會多傾聽,少批判;先接納,再引導。
3.學會賞識學生
在與學生相處溝通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給予贊賞。例如:XX學生不良習慣很多,經常有任課老師到班主任處“告狀”,有一天,老師交給他一項任務他完成得非常漂亮。這時不妨給他一個贊賞的微笑,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你這次做得特別好!”幫助學生恢復信心。
三、正面教育
正面管教源于美國,自1981年簡·尼爾森出版《正面管教》第一版以來,此書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銷量超過400萬冊。近兩年被引入我國,作為職院一線教師,我把正面管教理論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上,稱之為“正面教育”。
所謂“正面教育”,其基本原則是“和善與堅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達我們對學生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在以前的教育教教學工作中,我曾經一度非常專斷,認為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你只能服從,這樣做最直接的后果是對學生缺乏尊重和鼓勵,學生始終依靠的是“外在控制”,是老師在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后來我堅決改掉“專斷”的作風,時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理解的心態處理事情。這種一味關心、愛護、理解學生的做法,雖然將老師與學生距離拉近了,但結果是學生犯錯一次,還會有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我嘗試過用多種方法讓他們糾正錯誤,都失敗了。最后我總結反思得出結論:對于有些學生犯一次錯可以原諒并說服教育,重復犯錯必須嚴厲制止,按校紀校規和班紀班規處理。對待學生要做到“愛心啟迪,嚴慈相濟”,做到和善與堅定并行。下面介紹幾個正面教育的小工具:
1.對學生尊重和鼓勵
不給學生貼標簽,不在學生之間進行比較。例如:XX經常遲到,這天他又遲到了,看到我很不好意思,我對他說:“有進步,下次再早到2分鐘,你就不會遲到了。”學生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對他的遲到行為得到了有效提醒。對于愛曠課的學生,可以說“你這周曠課節數比上周少了”,而不是“你怎么還要曠課”。對于打字速度慢的學生,可以鼓勵他:“你這次比上次一分鐘多了5個字,真不錯!”
2.一起面對問題
有些學生經常曠課或遲到,往往讓班主任頭痛,可謂“屢教不改”。這時可以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
(1)對學生說:我想和你談談,你近段時間曠課較多,我很為你擔心。你愿意聊聊嗎?
(2)如果學生比較抵觸或不愿意,就對他說:你先平靜一下心情或好好想想吧,你想好了我們再談。如果學生愿意,就對學生說:你怎么看待你的遲到呢?
(3)學生可能會說睡過了宿舍關門了等諸多理由,其實我們明白,真實的理由只有一個:惰性。告訴學生我的真實想法。
(4)告訴學生:我真心想幫你,怎樣才能幫到你呢?讓學生自己提供或選擇方法。
(5)言必行,行必果。告訴學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讓學生為自己制定約束條例,執行不力后果將由自己承擔。
四、結語
職業院校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件平凡而繁瑣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探究和思考。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常被許多煩心的瑣事所糾纏,往往身心疲憊,更需要調整好心態,真正做到廓然無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