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秦友
網絡備課是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而產生的一種集體備課模式,現在已經不能算是新鮮產物。網絡備課能夠共享更多人的集體智慧,發揮更廣范圍內教師團體的協作能力和良好復用性,因此受到很多教師的青睞。但在許多實施網絡備課的學校卻因種種原因,逐漸放棄網絡備課,甚至是學校的行政命令廢止網絡備課。從跟蹤調查的農村一所學校來說,從網絡備課實施最初的高漲熱情,到后來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再到后來不得不轉回到手寫備課,這其中原因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一、何為網絡備課
網絡備課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較大范圍內教師的協同作業,共享集體智慧,共同完成教學設計的過程。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網絡備課并不是電子教案,電子教案是名詞,是網絡備課的表現形式;網絡備課是動詞,是一種過程,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與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
二、網絡備課被部分學校叫停的原因
多數教師認為網絡備課必將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說明其有傳統備課無法比擬的優勢。網絡備課現實情況下不能被廣泛應用,很多學校顧慮的不是硬件建設的問題,而是網絡備課帶來的關于使用、檢查、評價的一系列問題。
1.對網絡備課理解的偏差使網絡備課應用難以推廣。至今仍有很多教師認為所謂的網絡備課就是將教案本上的內容電子化上傳到網絡就是網絡備課。對網絡備課理解的偏差使網絡備課成為毫無意義的錄入工作,使網絡備課難以得到有效應用。
2.網絡備課難以檢查,無法評價教師的工作。某些學校認為教師將電子版的教學設計存儲網絡中,無法知道教師備課進度與質量,檢查時還要將電子版打印出來,既浪費輸入計算機的時間,又浪費資源,得不償失。
3.網絡備課使教師趨于懶惰。網絡備課的存儲形式有利于教師拷貝,教師備課只要將其他教師或網上搜索到的教案復制過來,或稍加修改便完成備課,省時省力,很多教師不亦樂乎。在此情況下教師往往教材不熟,想到什么說什么,課堂效能更趨低下,致使電子備課的作用甚至不如抄寫在教案本上,這恐怕是網絡備課難以推廣的最主要原因。
三、實踐成功的網絡備課模式
從備課過程來說,一般有多次備課。在網絡應用于教育教學之前,很多學校都實行集體備課,這是一種成功的備課模式,共享集體智慧,共同突破難題。而這種模式應用于網絡后,將使這個研討集體范圍更大,人員更多。從實驗成功的學校看,一般來說實行三級四步備課模式。
(一)個人初備
備課是教師對教材、教法、學生等內容的研究過程。不管采取任何備課形式,教師個體進行備課都是必需的,這是教師個人思考的過程,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必須了解根基的東西。個人初備要達到以下要求:
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甚至是本學科的課標體系。研究課標是把握知識脈絡、能力系統的重要方法。如果只關注所教年級的課程標準,就不能準確把握該學科的知識、能力體系。
教師必須認真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學的工具,可以說只是一個例子,教學是通過教材掌握一種能力。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范圍,必將成為單純的知識教學。而教師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也會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把握重難點,把握教材目的,把握知識體系,把握能力目標。沒有個人挖掘教材,沒有教材拓展和延伸,則不可能有個人理解和思考的。
教師必須研究教法。教法是由教學的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組成的,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設計教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教學方法要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題、不同學校、不同學生有所差別。
教師必須研究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作業與測試。在洋思教學模式中,當堂訓練與當堂測試是一種很有效的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模式,測試的試題需要精心設計。還要科學設計作業,有效精致的作業是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途徑,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必要措施,大量、重復、質量差的作業是教師備課差的表現之一。
個人初備以后,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備課和課件上傳到資源服務器。
(二)集體研討(學校研討)
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應進行學校內教研組的集體研討。這種研討可以是學校內教研組中進行的,一般采用一人主講,闡述對本節課各方面的設計方法,然后教研組成員根據個人備課情況進行集體研討,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設計,共同探討是否對主講人的教案進行修改。然后教師對備課進行再次修改,從而形成教研組內供參考借鑒的優秀備課。同時,教師可以依據研討的收獲,對備課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想法進行修改。B/S結構的網絡備課模式使教師的集體研討可以在任何具體網絡環境內進行,使集體研討更方便,這種集體備課模式在許多地方的實驗中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校際研討
校際研討是多校聯合進行的研討,這種研討擴大了范圍,有利于取人之長。一般需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協調。如果教研采用多校聯合或者鄉鎮內學校聯合,甚至是區縣級、市級研討的方式,將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各校選出的優秀備課的基礎上,再進行精選,成為教師備課的參考,使其成為優秀備課中的精品。
(四)個人復備
經過層層精選的備課固然是優中選優,但并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教師,正如培養學生時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教師的備課亦然。再優秀的備課也需要針對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群體和個體差異、學校的地域差異進行修改。正社會主義結合中國國情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符合特定范圍實際情況的備課才是優秀的備課。提供下載的備課是供教師參考的,而不能運用“拿來主義”直接用。這里個人復備,就是教師根據個人初備和評選出的優秀案例進行再加工,取其精華,融入自己的想法,使之成為既集合多校教師的集體智慧,又符合自身實際的、具有個人特色和區域特色的優秀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