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立
摘 要: 職教語文教學和普通高中有許多差別,特別是職教學生即將走向社會,并不參加高考。很多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困惑,如何教學才能更符合職教特點。其實職教語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應用,因此要求職校語文教師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應用出發,為學生在社會上立足鋪好基礎,這樣職教語文才會煥發新的青春。
關鍵詞: 職教語文 語文應用 傳統教學
課堂上,特別是語文課堂上,存在一個再熟悉不過的現象,一班學生在上課之后機械地拿出課本,靜等老師上課,整個課堂只有一位主角,那就是教師,而學生在學習中最多只充當看客和聽眾。我們經常說現在教育制度下的英語教育是“啞巴英語”,難道語文教育離它還遠嗎?
職高語文教學對很多教師來說,會產生很大的困惑,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最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職高學生方面,當前職高學生大多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較差,因此導致語文能力不強。另外一個是職高教學內容和方式。一直以來,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反映出來的都是原有那種總結主要內容,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幾課后單元測驗的呆板的語文教學,極大地限制受教育者的創新思維,這是一種拘泥的被動教學,是語文教學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傳統教育里,“四書”之一的《大學》曾強調: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探察事物從而得到知識,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近年來國家教委指出“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要加強對語文課外活動的指導”。特別是職校學生底子普遍比較差,如果按照老辦法,成績不理想不說,而且對這些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沒有任何幫助。為了應付各種考試,不少教師把重心放在對內容的識記上。至于學生的能力培養,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則得不到應有重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活動中鍛煉能力,提高語文水平成為時代的教育呼聲。
只有改革才能給職高語文教學帶來一陣春風、一片綠色。“從職業教育實際情況來看:職業教育遠不同于應試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必須直接走上社會,這就要求語文課教學更應該切近社會,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具體角度說,我們應該從觀念上和實際教學中加強語文課主動教學。
第一、我們要改變觀念,端正培養目標
正因為職業教育不同于應該教育,教育目標、學生素質也大不相同,因此,我認為要求學生掌握過多過深的語言方法知識并非職業教育的重點,對這些知識只做一般性了解即可。從職業教育現狀來看,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距離社會發展要求相去甚遠,如果我們一味強調語法基礎知識,對這些學生來說,就極有可能得不償失。語法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如果再聽不懂,那么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的同時必然喪失學習興趣,結果只能造成語文教學的失敗。
要克服這一失敗,必須首先從思想上更新培養目標:職業教育中的語文教學目的是適用性語文的推廣,著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這其中,說和寫是重中之重。“說”,用的是嘴,指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人交流,語言表達是根本,能說且會說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交往的要求。特別是聘用制廣泛推行,作為技術人員的后備力量,中等職業畢業生大多數直接接受用人單位的挑選,不善于表達,就很難獲得一份讓人滿意的工作。所以,這就要求從日常開始進行訓練,在這方面,語文教學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寫”,用的是手,指必須具有最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是檢驗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及時端正和更新培養目標,是啟動語文主動教學的第一步。
第二、我們要根據以上觀念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首先,備課是教學的第一步,教師一定要知道學生心里在想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對什么厭惡,知道學生的語文水平、智力情況,這樣就能占據主動,每一步改革就有了依據。備學生是備課的第一步,不了解學生,一切努力都徒勞。接著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備課。教師一定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特點備課,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讓學生有所收獲,難度要合適,太難學生會失去興趣,太簡單學生又不屑一顧。要多用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他們的能力。
其次,教學內容要有吸引力,職高學生厭學,教師要善于啟發、善于引導,由淺入深,一步步把學生引入文學殿堂;要與學生的專業密切相關,職高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而忽略文化課,這時語文教師就要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從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學科;“教學內容要有實用性。語文只有用才會越來越會用,越來越有用,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實用性。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是有用的,語文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讓學生學會用語文,才會讓他們真正感到語文的魅力;語文是美的,文學是美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美、情感。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認識到什么是美,讓他們受到情感的撞擊,讓他們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性美的最好工具;同時又要兼顧眼前和未來”。要以當前任務為重點,也要注意長期效果。平時要把基礎夯實,以提高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利用考試任務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緊迫感;啟發學生的感受思維,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改變語文課的被動教學,把課堂從老師為主轉變成學生為主是另一個關鍵。一個真正活躍的課堂不應該是老師多說,而應該是學生多說,敢于多發表意見和看法。授課老師應盡量圍繞授課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盡可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換句話說,不能僅開發學生的聽力,還要讓學生在“聽”的同時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完成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轉變。
最后,語文課本基本由一篇篇文章組成,這些文章的講授歷來是教學重點。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主動性,關鍵是通過老師對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把這些“死”的文章講“活”,其中一個好的辦法就是積極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要讓學生緊緊跟上時代發展,老師必須毫不松懈地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是從社會發展大方向而言的。就學生的思維特點來說,與以往相比,這一代青少年的思想更活躍,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再用老一套方法,對他們已經行不通了。研究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純視學的,學習時注意力的集中率是81.7%;如果是純聽覺的,集中率只有54.6%;兩者結合學習時注意力的集中率大大提高。因此,要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大幅度加強對現代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包括使用幻燈機展現文章描繪的實情實景;運用計算機、電影、錄像等方式,讓學生在獲得新鮮感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從而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獲得知識。
三、從學生學習實際來看,活動課的設立勢在必行
多年來,語文教學存在一個極大弊端,即老師們下很大工夫,學生的語文成績卻總是沒有多大起色。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動力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內在因素。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夸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外先賢的話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金鑰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應因勢利導開展課外活動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實際能力,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確實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以上是我對于職高語文教學及應用提出的幾點建議,其實只要我們能發展學生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讓我們從困惑中走出來,不要被眼前的困難迷惑,不要抱怨學生素質低,教師應該更自信,增強學生信心,職高語文教學定會走上快速發展的大道。
參考文獻:
[1]李愛芝.職業中專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調查和對策.河北師范大學,2010,21(14):56-57.
[2]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安微教育學院學報,2014(2).
[3]倪妙丹.淺談如何上好職高語文課.職業教育研究,2006,(06):33-3.
[4]李錦英.論擴展式教學法在職校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職業教育研究,2007(0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