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美術是一門操作性強、活潑有趣、富有魅力的學科。美術教學應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個性,與老師互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使幼兒各顯其能,與老師互動,充分發揮想象。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人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美術教育方法與手段日益豐富。現代教育媒體尤其白板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把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的用,把復雜的知識變為簡單的,把疑難的知識變為容易的,化解教材難點,幼兒易于接受、理解。現我簡單說說一些嘗試。
一、激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基石”。如何做到良好的開始呢?這就需要激發興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幼兒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也是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前提。激發興趣的手段有很多種,教學中除了運用傳統實物教具和掛圖等簡單手段外,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錄像甚至白板等電教手段。白板教育技術具有的鮮艷色彩、生動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及智能性的啟發和引導,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喚起高漲的學習情緒。
如在中班美術活動《快樂的清晨》中,我們充分運用白板創造輕松愉快、優美的創作環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和作畫欲望。清脆的小鳥聲把樂樂從睡夢中叫醒,快樂的清晨開始了,白板用爽心悅耳、生動有趣、雙向反饋與傳輸的教學方式,讓幼兒“親自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并從中獲得樂趣、獲得信心、獲得成功、受到教育”,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轉變為“愉快教育”。又如在大班美術活動《快樂的好朋友》中的第一環節猜一猜好朋友中,老師先從性別、臉型、頭發、五官中的典型特征等方面描述自己的好朋友,讓幼兒猜猜,創設了快樂的情境,再讓幼兒從這幾個方面說說,相互猜猜好朋友是誰?這時白板上出現了小朋友的照片,看著白板上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小朋友說的興趣提高了,利用白板給兩個好朋友合影,并讓幼兒用小魔術棒把照片放到相框中,小朋友接觸這樣的魔術變化一定會覺得意猶未盡。
二、求變
探索是推動幼兒感知事物的內部動力,只有幼兒對感知的事物和現象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才能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學習技能。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于“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綱要》的實施,變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已是一種必然。
如在美術活動《巴城的游樂園》中,變傳統畫畫為作畫,方法奇特,構思巧妙在表現的過程中,運用白板以巴城的游樂園為主線,歡歡在游樂園中不停地走,利用白板的畫筆隨意繪畫的功能,不停改變線條方向和位置,構成了線路圖,接著利用白板提供的豐富的色彩功能,選擇不同顏色進行涂色,最后呈現出濃淡相宜、虛實相間的畫面。不同畫面效果帶給孩子不同的體驗、感受與想象。促使孩子在操作過程中力求通過不同方法的嘗試達到作品的變化,給孩子留下很大創造與想象空間。
三、遞進
課堂是激發幼兒創新意識的地方,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說:“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導演”,努力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幼兒會因為教學內容生動和教學形式新穎而感興趣。
例如:《快樂的清晨》中,教師按一看二對比三操作的次序層層遞進地進行。“一看”就是看樂樂的快樂清晨,目的是讓幼兒充分利用“眼睛”這個感覺器官獲得對活動方式的初步認識,為下面線條想象畫打好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聚光燈工具,讓幼兒在活動開始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主人翁樂樂身上,隨著聚光燈的移動,大家一起認識樂樂家的格局,然后進入樂樂在清晨中不停走而不停改變線條的方向和位置,構成樂樂的線路圖,最后選擇不同顏色進行涂色,這一切都在白板上進行:“二對比”就是在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時運用漫游這一工具,讓幼兒漫步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感知藝術家作品的特點。教師出示的兩幅圖中有許多不同,在觀賞這兩幅作品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獲得對整個作品內容上的想象、理解與感受,而且能清晰地認識到在線條想象畫的創作過程中,線條可以多樣,顏色可以多種。給孩子創作提供一個支撐點。“三操作”就是孩子在看、對比之后用積累下的感受、方法進行大膽嘗試與操作。由此可以看到,老師引導孩子從“看”初步了解活動方式,到“對比”進一步了解,再最后操作,整個活動合理累加、層層遞進,讓幼兒由觀望者變成操作者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四、增效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事實證明,利用白板進行美術教學,以屏幕代替黑板節省了示范的時間,白板的屏幕向幼兒提供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展示的感知對象,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由此增大了教學密度,使教學更生動、形象、直觀,有利于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如在小班美術活動《快樂的小人國》的第二環節中,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結合趣味兒歌,認識指紋,這一環節我運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局部放大”、“聚光燈”等功能,以特寫方式將指紋呈現在幼兒面前時,他們被深深地吸引了,由于放大的指紋圖案的特征相當明顯,他們立即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成功地促使幼兒頭腦中籠統模糊的指紋表象清晰化、具體化、豐富多樣化,為后面創作打下基礎。然后在拓印的指紋畫面上添畫其五官、四肢等,這一環節中我利用白板提供的多種色彩、不同粗細的畫筆信手拈來地在現有指紋上添加簡單線條,繪出小人。然后邀請個別幼兒嘗試在白板上現場作畫。在這一過程中方便了操作,省掉了鼠標,不論教師還是幼兒都可以直接用手在白板上進行操作。既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課堂繪畫示范更方便。
交互式白板自身具有的互動性、操作性、直觀性、可控性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開展游戲性、情境性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在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時應當開動腦筋自己研究、探索,使白板成為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推動力,更好地激發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興趣、好奇心,使幼兒在快樂的白板教學中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燕.淺析電子白板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
[2]劉晶晶.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大班美術活動中的有效應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