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幼兒在玩沙的時候,不僅發展了動手能力,還發展了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如果與別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則還能發展社會性交往能力。沙畫課程和滲透式五大領域的結合有效幫助老師提煉教案,驅散誤區陰霾,使沙畫在課程上不再具有神秘感。在此基礎上,如何利用沙使它小小的身體發揮巨大的教育能量,發揮它的創造性教育意義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如下方法。
一、播種,讓“創意”生根發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分為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在幼兒園里,好的精神環境可以安撫幼兒的內心,接受教育,更使他們的思想徜徉在創意的海洋。物質環境在幼兒園里有很多種,如墻面布置、游戲材料等。幼兒在適宜的物質環境下,圍繞主題可以創造出很多玩法。
幼兒沙畫活動開展順利、創意多多,和他們前期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小朋友經驗豐富,那么活動中就有發展空間。如大班沙畫《各種各樣的高樓》這個活動開展之前,先布置小朋友搜集各種各樣的高樓圖片,并以展板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孩子們的介紹豐富多樣,在這個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但滿足幼兒交流的欲望,而且解決這節課中觀察高樓的環節,更豐富幼兒對各種各樣高樓的了解,腦海中對他們的形象結構有了更多的認識。這樣在創作過程中會更游刃有余,創造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人人都是建筑大師。仔細考慮以后,我認為在沙畫甚至所有課程中要播下創意的種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創造的環境不僅要與課程相關,而且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小朋友年齡大一些,已經可以自己搜集材料,做一些社會調查等。小班幼兒則大多創造溫馨恬靜的環境使他們輕松接受教育內容。環境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發揮幼兒的參與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自己的東西,對自己的寶貝愛護有加,若是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想必會精心呵護,這樣可以避免物品損壞。以幼兒為主體,會使幼兒感覺被呵護,知道自己是重要的。幼兒開展活動后,往往在與同伴、教師的互動中獲得許多新的創意。教師此時就要幫助孩子留下他們的瞬間創意。如可以收集和整理孩子們的創意,讓孩子們的創意呈現在教室環境中。環境是隱性教育,積極的環境對幼兒身體及心理成長有很大幫助。孩子參與的、富有創意的環境,可以給他們更多創造力量與鼓勵。
二、放手,讓“創意”快樂成長
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創造了兩代不一樣的人,傳統教學教出來的人思想嚴謹、沉穩,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但是缺乏創造力。現代教學教出來的人有沖勁、有想法、有創造力。教學時采用發現教育、啟發教育、問題教育。把課堂完全留給孩子,注重孩子的發展而不是一味灌輸式教育。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十分精辟,他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幼兒的創作具有新穎性、敏銳性、獨立性、靈活性、形象性和求異性。如在中班沙畫《可愛的小金魚》這個活動中,一個小朋友畫了小小的金魚卻加上了大大的尾巴,這個時候老師制止他:不要這樣畫,小金魚寶寶的尾巴應該也是小小的。后來,我問孩子:“為什么你的小金魚寶寶尾巴那么小呢?”他說:“我的金魚寶寶在參加比尾巴大賽,他的尾巴是最大最漂亮的。”當時我就被孩子的創意想法驚到了,這么小的孩子還懂得畫出自己想要突出的東西,真是很難得。教師沒有給孩子創作空間,讓他的創意泯滅在老師的高控之下。
沙畫教學中,教師的觀念非常重要。就掌握性教學和創造性教學而言,我們更趨向于創造性教學。孩子們渴望自由,渴望在創意的海洋里自己想象,盡情遨游,釋放自己的創意潛能。因此,教師的理解是幼兒創意的前提,教師可以旁觀者、鼓勵者的身份出現在幼兒面前。
每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能力,在沙畫中幼兒表現出來的更是千差萬別,老師如果給孩子一些靈感,孩子那雙創意的翅膀會飛得更遠。如小班語言《沙子變變變》活動中,有個內向膽小的孩子在沙畫臺上用四根手指隨便一劃,就不知道怎么辦了。我看到了,幫孩子添上了圓圓的臉蛋,那四根線條就變成了小男孩的頭發。孩子開心得不得,接下來自己變出面條、媽媽的卷發。
三、思考,得“創意”枝繁葉茂
新鮮的材料會提高幼兒的興趣和表達能力,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幼兒是驚喜制造家,他們的想法和舉動常常讓人哭笑不得。在課堂中亦是如此,天真的笑臉、單純的思想再配上童真的趣語,真是讓我們自愧不如,也讓幼兒園的每一天都很快樂。
最初幾次沙畫活動過后,我發現幼兒沒有什么新的創意,尤其手部動作發展不是很好的幼兒,常常無法把他們心中的東西做出來。在最近幾次活動中,我投放了吸管、毛線、彩紙,小朋友們樂此不疲,利用這些材料在沙畫臺上,他們的沙畫作品色彩斑斕、十分有趣。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加入游戲、體驗等環節,可以讓幼兒的想象更豐富。如組織幼兒沙畫活動《小魚吹泡泡》活動中,在練習畫圓圓的泡泡前,我先帶領幼兒到戶外玩吹泡泡的游戲。可見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得更主動、更投入,易使幼兒獲得愉悅、新奇的感受,激發幼兒的創作激情,保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日常教學中,單一的評價也許會消磨孩子們的創作激情。豐富的評價手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滿足幼兒想受到表揚的心理需要,激發幼兒的創作激情。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也是對他們的肯定。大班孩子表現力強,希望大家都能肯定他,公開表揚是一種好方法。
日常沙畫教學中還有許多疑難。但我相信,有了疑難,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難是創造之師,是學生追求真理、創造的內驅力。如果兒童自學或聽講產生不了疑難,不僅表明兒童消極被動,學而無益,不能創造,而且說明教師治教無方,不能引導創造。教師的筆尖應流淌思想的聲音。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人們愛把那些喜歡動腦筋、會想辦法的人稱為“聰明人”,聰明人的大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我們是澆水施肥的人,是大樹長得壞與好的關鍵,孩子創造力培養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和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明高.教師最關鍵的18項修煉.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9.
[2]戴自俺,龔思雪.陶行知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3]金波.創新的智慧.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1.
[4]王燦明.兒童創造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
[5]仰頤.創造力,孩子成功的源泉.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8.
[6]蘇曉倩.教師如何觀察和評價幼兒.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