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展
摘 要: 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讀物的第一個信息開始,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學習。
關鍵詞: 閱讀期待 啟動情感 張揚個性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不僅是學生搜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更是信息處理后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在長期語文教學中,深感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之弊,常常為之困惑、苦惱,為此我進行不懈探索,尋求閱讀教學的新境界。現我就近年的實踐,談談體會。
一、加強朗讀,提高閱讀能力
朗讀是把握詞語的關鍵一步。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處于形象感受階段,抽象思維還很薄弱,向他們講解詞語的意思,往往顯得枯燥乏味,很難讓他們接受,如果在適當點撥的基礎上再加以感受理解,那么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而且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更直觀形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指導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上下文反復揣摩,漸漸領會其意是較為妥帖的方法。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二、提高閱讀質量
從閱讀功能看,閱讀是搜集、篩選、發現信息的過程;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如見到標題)時,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做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自然,學生從接受的信息中產生的內驅力強弱、有無,對其內在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有無或強弱起關鍵作用,對其閱讀行為是否進行和怎樣進行產生重要影響。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質量呢?
1.適當煽情。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淚,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學習。當然,教師要煽情、要動情,不是任意地讓感情泛濫,要以自己獨特、真摯、強烈、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叩擊學生的心弦,使自己、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情感共鳴。
2.馳情其中。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啟動情感。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得需外力的推動。這種外力須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面。如從課文中選取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情感,對新課學習產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欲望,期待著故事將怎么發生,將怎么一步步進展。
(2)牽住情感。兒童的情感總是處于運動狀態,可以由生成——發展——穩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滅。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就必然會漸漸涌動起來。
(3)推動感情。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孩子的面部表情,從朗讀聲調,從發言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頭涌動,這是閱讀成功的契機,應及時把握,并順勢將閱讀過程推進課文精彩片斷詞句,使學生全神貫注那些深浸著作者情感的詞句,讀出其神韻。
二、張揚個性“差異”
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應。只要沒有方向性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觀點和見解,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另外,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思維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在傳授學法時盡可能提供更多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看法、獨特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閱讀。語文教學一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二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現在有的教師很注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學習語文,這種做法是無可非議的。但是,語文教學中開展活動、做游戲,要以學好語文為基礎。我們提倡“快快樂樂學好語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過分在“樂”字上做文章。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臉通紅、眼發光、手直舉、嘴常開”。閱讀課文后,還需在整體上對課文自覺進行品評鑒賞,最終實現課文語言內化。讀罷課文后,引導學生掩卷深思,從寫作技巧、思想內容、知識信息等方面自覺總結收獲,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寫作水平。
21世紀的閱讀教學應更開放和更具有活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閱讀教學中努力提高閱讀質量的嘗試僅是開始,閱讀教學能否煥發更強生命力,還須不懈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多方法。
參考文獻:
[1]鄭曉娟.讓學生的思維插上創造的翅膀[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
[2]金玉徐.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素質的培養與閱讀能力的提高[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