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升
復習是一個查漏補缺、補差的過程,從教師角度來講,復習可以彌補平時教學的不足,使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選讀或選做綜合性更強、難度更大的復習資料或練習,得到更好的發展;使中等生通過系統地整理所學知識并嘗試運用,提高自己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后進生通過老師的面批、課外輔導,有機會盡快趕上來。因此,復習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復習,使所有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智力和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生字詞的復習——趣
生字詞是學生語文知識庫中的基石,掌握好了生字詞,學生才能正確遣詞造句,寫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復習生字詞是語文復習課的重頭戲,是語文復習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妨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自主記生字。在布置學生抄寫生字的任務后,我是這樣要求的:①每個單元的字、詞,只要你在聽寫的時候能保證正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抄寫作業可以不做。②如果你沒有把握保證正確率,可以抄寫一遍或兩遍,也可以只抄寫自己平常出錯的字詞,數量自定。③如偷懶,明知自己不會,還不愿意努力,則要接受“懲罰”。此招比較受學生歡迎,而且效果并不比天天抄寫生字要弱。
這樣的復習形式既不枯燥,又趣味十足,效果自然好了許多。
二、課文內容的復習——提高
課文內容是語文課學習的重點內容,但復習課文內容時最容易犯機械重復的錯誤,往往會把以前講過的一些知識點以相同方式重復一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讓重點內容換一種方式呈現,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積累。如復習蘇教版語文四下第六單元《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時,我把本單元讀讀背背里的《小池》和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復習,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很容易就清楚詩人表達的不同思想情感。之后讓孩子們背一背曾經學過的和兒童、荷花有關的詩句,然后引導說說課外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和荷花的詩。整個復習過程中,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非常踴躍。緊接著我趁熱打鐵,把古詩專項練習出給學生做:根據情景寫詩句,詩句配對……各種題型,不同挑戰,使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小高潮。
三、練習的復習——理解運用
教材中的練習內容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而來的,富有生活氣息、時代感。復習時,這部分內容不能簡單重復,我們可以先歸類,然后分而復習,或朗讀記憶,或即興表達,或聯系實際運用。如復習蘇教版語文四下練習四中“處處留心”藥品說明這一板塊時,編者的目的是以回答奶奶提問的形式練習,通過交流,掌握藥品說明書的方法。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書上的內容早已失去了興趣,所以復習時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每個孩子從家里帶來一個藥盒或藥品說明書,這樣復習過程中就可以完全拋開書本上的原文,運用學到的方法,以每個學生拿來的藥盒或藥品說明書為材料,通過同桌間的互問互答進行有效復習。不但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更使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何樂而不為?
四、作文的復習——方法
語文學習中,作文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不管是教學還是復習,我認為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正確審題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
現在,作文的開放度和自由度越來越大,所以,作文跑題現象越來越嚴重,怎樣指導學生正確審題呢?
1.從題目的總體認知上審題。
這種方法要求對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含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都要認真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綜合起來,從總體上把握文章題目。如“我班最近發生的一件新鮮事”這個句子告訴我們作文要寫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樣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鮮”事。這種新鮮事不是許多件,而是“一件”,而且不是過去發生的,是“最近”發生的。同時,“我班”對事情發生的空間進行了限制,在做這個題目時,忽略了哪一個詞都容易造成偏題,所以讓學生正確理解題目中的每一個詞、一個字的含義,這樣題目才能審清楚。
2.抓住不同題目的“題眼”審題。
我針對學生審題馬虎、不仔細和粗心大意的毛病,把一些相關的、意思相近的題目組合在一起進行審題練習,盡量找出這些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我欽佩的一個人》與《我喜歡的一個人》,二者雖都側重于寫人,但“題眼”不同,這就決定了選材重點不同。前者的“題眼”是“欽佩”,后者的“題眼”是“喜歡”,兩篇文章的重點分別為“欽佩”、“喜歡”,兩篇文章的選材也要從“欽佩”和“喜歡”入手。用這樣的方法復習審題,可以把相似題目的微小差別區分開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二)編寫提綱,分清詳略,在布局謀篇上運籌帷幄。
考場作文一般來說時間很緊張,學生沒有更多時間打草稿,因此,我班大部分學生寫作文,往往對想寫的材料不做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最終造成條理不清、層次混亂……要想避免或減少剛才所說的種種毛病,在復習和平時寫作中,就要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選取什么材料,哪些材料先寫,哪些材料后寫,哪些材料寫得詳細,哪些材料可以簡略,文章分幾層意思來說,前后怎樣連貫,最好列個提綱,這樣寫起來比較順利。
五、習慣、方法——養成、指導
(一)復習中培養良好的錯誤糾正習慣。
培養良好的訂正習慣,對孩子有效“查漏補缺”,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加強復習有著直接作用。就訂正而言,我要求孩子做到:
1.準備一個“糾錯本”,記錄自己錯過的題目,重新做一做。定時歸結錯誤,有針對性地整理復習。
2.訂正一定要用不同顏色的筆。(用鉛筆做的作業用鋼筆訂正,用鋼筆做的作業用鉛筆訂正,最薄弱的問題可以用紅筆訂正)
3.訂正要在錯題附近,不能將錯誤的答案擦掉。這樣復習時才能明確發現自己當時為什么會錯。
4.訂正要完整,詞語中錯的字一定要連詞語一起訂正,句式句型的錯誤則一定要完整訂正。
(二)指導復習方法并適當指導應試技巧。
畢竟孩子面臨的考試還有很多,復習方法對他們今后考試有指導意義,應試技巧同樣能幫助他提高考試成績。有的孩子已經能有效地在考試時分配時間,還有的孩子能利用試卷本身的“資源”作為練習提示,從試卷中嘗試性找到提示,甚至答案。這些應試策略的提示不能不說是提高孩子臨場應對能力的一種途徑。
探索復習的有效策略是重要的、必要的。但有一點,老師必須明白考試成績固然重要,卻不是唯一的。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讓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學習狀況,今后學習應該更注意什么、加強什么、改進什么,復習價值就已經不淺了。我們關注考試,更關注考試之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