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景來
摘 要: 由于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教材篇幅短,內容概括、簡單,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深化課堂教學,作者從歷史事件的因果聯系、發展脈絡等方面結合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蒸汽時代”的到來》一課,闡述了運用歷史聯系深化歷史教學的看法。
關鍵詞: 歷史聯系 歷史教學 《“蒸汽時代”的到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歷史學科出現了許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些教材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簡化了許多內容。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深化歷史教學。例如,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蒸汽時代”的到來》一課,圍繞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發展及影響,介紹珍妮紡紗機、蒸汽機、汽船、火車等機器的誕生及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等內容,但教材的篇幅并不長,介紹的內容不多。從教學內容看,本課教學除涉及前面的內容之外,還應涉及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等內容。若用傳統的觀念和方式教學,就是純粹學習(或講授)教材,勢必單調、蒼白,無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也無益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更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巧用歷史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實教學內容,深化歷史教學,從而真正實現歷史教學的目標,體現歷史學科的人文價值。筆者以《“蒸汽時代”的到來》為例,談談運用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深化歷史教學的一些看法,以拋磚引玉。
一、用歷史事件的因果聯系深化歷史教學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產生的根源。本課從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原因看,除了英國擁有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和廣闊的海外市場等有利條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這與17世紀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教學時可以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內容入手,然后延伸到工業革命,從而探究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源,通過這樣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充實新課內容,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分析理解問題。
二、用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深化歷史教學
許多歷史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各自獨立,但實際上卻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就本課而言,教材分為“珍妮機的故事”、“瓦特與蒸汽機”和“火車的誕生”三個小標題的內容進行敘述。粗看好像這幾個歷史事件似乎沒有關聯,但仔細分析,會發現他們之間有密切聯系。首先,從整體看,他們圍繞工業革命這一主題,分別從工業革命的起因及開始、發展及擴展、結果及影響等講述。第二,從具體聯系看,珍妮機的發明導致工業革命的開始,但由于珍妮機等前期發明的機器受各種條件(如動力條件、自然條件等)的制約,促使人們進一步發明并不斷改進動力設備和機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蒸汽機的發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機,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瓦特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人們利用蒸汽機改進和發明交通運輸工具,這樣的背景下,火車誕生了,工業革命進一步擴展到其他部門和行業。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在不同國家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完成,最終給人類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人類歷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通過這樣分析,本課涉及的幾個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一目了然,學生對教材涉及的相關歷史知識已能初步掌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用點面聯系深化歷史教學
本課教學中,必然會涉及工業革命對世界、對人類歷史的影響這一內容。從這一內容出發,教學中可以利用歷史事件之間的點面聯系,從縱向或橫向延伸、拓展教材內容,從而避免簡單、粗淺或單純的復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點面聯系獲取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在本課中,可運用該方法的地方很多。從工業革命聯系到人類歷史上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運用歸納對比等方式,從工業(科技)革命的開始、主要標志(或特征)、主要成果、影響(或意義)等角度分析比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大量相關知識,并學會運用比較歸納分析、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通過上述聯系,一個個單純的歷史事件(即“點”)被放在廣闊的歷史畫面(及“面”)中,從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學習內容不再單調而變得豐富。
四、從歷史事件對現在或未來社會的影響深化歷史教學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把學生從“歷史”的學習引向對“今天”或“未來”的關注,知古鑒今,這不僅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而且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更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從本課學習中,可以讓學生知道: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大機器的發明并被運用到工業生產中,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但是,煤炭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資源被肆意開發、工業生產中大量排放的廢氣帶來的霧霾天氣、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交通運輸工具的廣泛使用給城市帶來的交通堵塞,等等,給人類的今天或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人類又將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通過這些問題,將工業革命與環境保護、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歷史的學習中轉而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獲得啟示,從而實現歷史教學的目標和價值。
總的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利用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將一個個看似孤立、單純的歷史事件放在廣闊的歷史環境中,并利用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孤立簡單的教材內容加以充實,這必然會使歷史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這樣,歷史課堂將不再是純粹灌輸和敘述歷史的課堂,不再是膚淺、簡單的課堂,而是有深度與廣度的課堂,是充滿智慧與哲理的課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