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蔚
摘 要: 初三數學復習課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態打造數學課堂,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提高.
關鍵詞: 高三數學教學 中考復習 學情 以學定教
中考數學復習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階段.通過復習課,引導學生回顧知識與概念,鞏固方法與技能,拓展思想與經驗,實現各種數學能力的自我提高.打造優質的數學中考復習課,不僅能幫助學生完善螺旋式上升的認知結構,而且能促進學生后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數學學習,這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
一、數學復習課常見問題剖析
1.教師機械講解,學生難感興趣.
一些教師按照選定的那本復習用書上的知識點和例題機械地講解.雖然能涉及所有的知識點,但是教學效果甚微,學生難以對這樣的課堂產生興趣.
例如,在復習“點到直線的距離”時,雖然課堂上教師提到“在具體圖形中,點到直線的距離表現為線段的長度,可測量、有單位”,但是課后仍然發現有許多學生在作業中依然將“線段的名稱”等同于點線距離.這說明復習效果打了折扣,復習過程沒有激發出學生的興趣.
2.練習未加挑選,增加學生負擔.
一些教師簡單搬用復習用書中的練習,并未根據學生實際精心挑選,然后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講解.由于所用練習缺乏針對性,因此這樣的練與講只會造成優秀的學生重復做已掌握的問題,浪費了復習階段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而基礎不好的學生聽不明白老師講的問題.這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復習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3.復習就題論題,忽視學生需求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已有的知識方法是散亂的,需要教師將知識方法串起來,由此及彼,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堂上按照拿到一道題分析一道題的順序下來,學生只能按完成作業的想法解決問題,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缺乏必要的反思與整理,難以將頭腦中的知識與方法建構成網絡.這樣限制了學生創造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忽視了學生通過復習課發展個人數學水平的需求.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眼中無人”,課中無生,那么復習課堂就難以承載它應有的重量.因此教師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應當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惑,讓課堂回歸到遠點.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即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師應當放低身段,立足學情,將學生需求置于教學的出發點,應學生而動,打造有效的復習課.
二、立足學情的中考數學復習課堂探究
一堂優質高效的中考數學復習課,可以根據教師分析得出的“學情”,結合學生實際,在四個主要教學環節中進行設計和實施.
1.設問適宜,吸引學生興趣.
一節好的復習課,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問題起點適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設想,如果課堂開始是機械的講解知識點,那么學生必定難以對平淡的語句產生興奮感,不能將腦海中的知識點有效地激發出來,很難達到重現知識乃至運用知識的目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應讓學生盡情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獲得成功初體驗,從而消除對后續內容恐懼的感覺.
2.制造矛盾,促使學生探究.
3.百家爭鳴,思維深度鍛煉.
課堂上有升華的內容,有需要學生合作探討的問題往往是課堂的重難點.在這里,教師需要配合學生,放緩思考速度,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大討論中.正確也好,錯誤也罷,讓學生的思維都有其展現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的解決方法彼此共享,優秀的學生通過解答,分享問題解決后的愉悅之感,也鍛煉了自我的分析與表達能力.而稍落后的學生通過同伴的解答理解了問題的解法,彌補自己的薄弱之處.最后,教師將各種方法總結提升,用函數思想、幾何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將知識內容串聯起來,達到了說一題、解一類、會一片的目標,讓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得以擴展、提升.
4.小結收官,增強學習信心.
分析學生心理,發現學生對壓軸題,尤其是壓軸題中找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著畏懼心理.這需要教師在復習課堂上引導和緩解.通過步步遞進的問題設置,學生發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登上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山峰”.對學好數學,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就有了更強的信心.
三、結語
初中數學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想學生所想、所需、所惑,才能充分發揮每節45分鐘的中考數學復習課的作用,挖掘它的能量,讓它在更多的維度中延展;也才能讓學生摒棄對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能真正進入教師為之傾心打造的數學課堂,每個人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跳板,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隨之“跳”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