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仙
筆者學校青年教師“一人一課”工作已經連續開展多年,即青年教師每學期每人向全校教師開設一節公開課,此項工作很好地加強教師間的交流,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學校規定,開學初,筆者要向全校教師開設一節公開課。本著“常態化,真實化”的思想,筆者按照教學計劃上的進度開設一節武術課,筆者沒有因為追求課堂“有序、有效”,而提前在上課班級“磨課、修課”,僅告知學生“下節課,我們班級要開設公開課”。真實地講,筆者對這節公開課沒有太大期望,因為剛接手這個班級,學生的常規非常不好。但是,公開課上下來,結果卻非常好,學校領導給予了肯定,聽課教師紛紛表示了認可,一致認為:課堂接地氣,沒有過多形式主義,過程自然流暢,沒有排練修飾的痕跡,簡單有效,具有很強的借鑒性。課后,筆者對本節課進行了認真回顧和總結,其中幾個片段尤值得引起筆者的思考。
片段1:上課鈴聲還沒有響起,所有學生已經早早地在上課地點整齊安靜地站好隊,等待上課,個個精神飽滿,猶如一個個小軍人。這個場面與過去相比,差異太大,“遲到,講話,緩慢”沒了蹤影,就連平時班級中的“頂級高手”也像中了邪似的,表現得異常好,判若兩人。
分析與思考:本節課是一節公開課,有學校領導和老師過來聽課,“架勢”非同尋常,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是積極要求向上的,希望在“旁人”(敬畏、陌生的人)面前表現出優秀的一面,而不成為與班級主流格格不入的“另類”。因此,學生在“上課集合站隊”上表現得很出彩,也是可以理解的。“上課集合站隊”要求做到三個字——快、靜、齊,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按理講,學生應該很容易做到,之所以平時體育課做得不夠好,問題還是出在學生身上——主觀認識不到位,態度不端正。因此,要將“上課集合站隊”這件小事做好,關鍵還在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認識,從本節課學生表現來看,學生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來看,“上課集合站隊”做到“快、靜、齊”是一個好習慣,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開始階段,往往更多地需要“他律”,即需要外部條件的限制、刺激,經過往復行為堆積后,最后才會真正形成“自律”習慣。外部條件有很多,例如,制定“上課集合站隊”的獎勵懲罰條例,營造特殊的課堂氛圍(家長、老師聽課),通過長期持續的努力,“上課集合站隊”的反調問題將不復存在。
片段2:準備活動中,筆者安排了一個舊的游戲——喊數抱團,在報數形式上做了一些調整,不再是直來直去的阿拉伯數字,改為不同問題,讓學生根據答案抱團,例如,我們學校的名字(通安中心小學)有幾個漢字?自行車的英文單詞有幾個字母?學生的“學”字有多少筆畫?我們這節體育課是當天第幾節課?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得異常興奮,超出預期效果。
分析與思考:學生喜新厭舊,課堂上經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又玩這個游戲,沒意思”,這句話表明了學生對“這個游戲”的不滿,自然游戲過程中情意投入度不會太高,可能出現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的現象,使游戲效果大打折扣。本節課這個游戲可謂經典的老游戲,如果還是直來直去地報數,自然缺少新意,學生積極性難以充分調動起來。也許迫于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聽課壓力,表面上會“積極”配合,但學生臉上高興的真情流露、歡快的笑聲是無法真情配合的。筆者通過問題形式向學生報數,學生覺察到新鮮,嘗試參與的欲望被調動起來,游戲場面緊張、刺激、興奮,效果很好。體育游戲其實可以不斷翻新,例如,改變路線、次數、距離、形式等,也可以組合游戲,將兩個或多個游戲組合起來,以提高游戲的趣味性。
片段3:準備活動中,筆者安排了幾節徒手操,與傳統徒手操不同,筆者將本節課要學的武術動作進行了拆解,抽取一些重點動作以徒手操形式進行練習。由于有了前期徒手操動作儲備,學生在基本部分的武術學習中速度顯得“過快”,很容易掌握動作。
分析與思考:徒手操是操化類練習,武術的一些動作具有操化類練習的共性,在準備活動中進行“特設”徒手操練習,不僅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還為接下來的武術教學做好了鋪墊,有助于學生快速學習。一般來講,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活動肌肉關節韌帶,預防損失;提高內臟器官機能水平;調節心理,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如果在準備活動中既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又為主教材教學做好動作鋪墊,是不是更好的選擇,一舉兩得?所以,在以后準備活動安排上,不僅要考慮熱身效果,還要考慮為主教材教學直接服務的效果。
片段4:在武術分組練習中,學生注意力集中,互助互練,完全沉浸在武術練習中,可謂“心無雜念”,這與之前體育課分組練習場景形成很大反差。
分析與思考:本節課分組練習中,學生一門心思地練習武術,有序、有效、無干擾(操場僅有本班級在上體育課),這與聽課的特殊氛圍有一定關系。假設班級周圍還有其他班級上體育課:籃球課、羽毛球課等,學生的注意力還會這么集中嗎?干擾是一定的。所以,日常體育課上,上課地點的選擇要有一定的要求,不是隨便找個地方,在場地安全的前提下還要注意避開干擾源。常態體育課,操場上一般有多個班級同時上體育課,體育老師要提前溝通,合理分配場地,盡量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
片段5:本節課素質練習課課練環節考慮到身體鍛煉的全面性,學生在武術練習中已經鍛煉了下肢力量,筆者特意安排了上肢力量練習。具體練習為學生進行“石頭、剪刀、布”游戲,輸的人罰做俯臥撐,練習場面很熱鬧,學生累而快樂地游戲著。
分析與思考:力量練習具有勞累性的特點,直來直去的俯臥撐練習具有實效性,但場面是死氣沉沉的,學生內心是排斥的。本節課以游戲懲罰形式進行上肢力量練習,勝負判定快,而且很好地轉移了學生對疲勞的注意力,學生在快樂中進行著原本并不快樂的上肢力量練習。今后在素質練習課課練安排上,不僅要考慮練習的實效性、安全性,還要考慮練習的趣味性,只有趣味性高了,學生練習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在組織中才不會擔心學生偷懶,練習效果大打折扣,快樂、實效的體育課才會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