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生
1.教師備課要注重預設方法的審視
有效的課堂教學預設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最有效,教師們要仔細斟酌、篩選。
預設,應該講求方法,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
備目標——明確要做什么。在備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并對上課時的重點和難點有一定的預測。許多老師在備課時對目標、重點難點都不太重視,一些老師只是機械地將目標從參考書上抄下來,這是不對的。
備核心環節——明確要怎么做。在備核心環節時,圍繞教學目標,教師要通過核心問題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合理地安排學習活動。核心問題的巧妙設置,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順利得以突破,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備練習——精講精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練習應該有目標、有層次、有重點、有拓展。
備考試——比較現實的就是期末考試和高考.在期末考試和高考或診斷考試中,本課內容考了哪些?如何考試的?如果自己命題,還可以換哪些角度考查這里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備板書——板書能夠使課堂教學主線清楚地呈現出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板書應該在備課過程中得到體現。
備變化——一些年輕教師面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往往會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可以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預測,做出應對的預設。
2.巧施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正常條件下更能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顯著。在競賽中,由于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的驅使,學生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這里沒有什么分組原則。
3.正確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
3.1營造氛圍,讓錯誤不再可怕。
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力求營造寬容、支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實地、自主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歷程。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維,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我實施了開“綠燈”的措施對待學生的錯誤,提倡“在想想,你還有第二次機會;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允許自由小議與插嘴”等。這盞“綠燈”,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切實的保護,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這樣,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2教學目標多元化。
當最初的目標預設與后來的實際教學發生錯誤時,帶來目標的重新定位。整個過程是開放的、不斷調整的,從課堂“錯誤”的利用,及時調整課堂、生成目標。
3.3教學內容靈活化。
預設學生最初的“錯誤”信息,并對教學內容作靈活選擇、彈性安排、動態修改。根據教學內容,我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差錯”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適當改變教學順序,采取將一些教學內容提前,一些教學內容延后,適當增減一些內容,將一些簡單的、學生不教也會的內容減少,改成讓學生課下自學,將一些要用到的、對減少錯誤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
4.教學中滲透函數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運動、變化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函數思想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它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反映客觀事物數量間的相互聯系和內在規律的。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處理一些問題時要做到心中有函數思想,注意滲透函數思想。
函數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就有滲透。如讓學生觀察《20以內進位加法表》,發現加數的變化引起的和的變化的規律等,都較好地滲透函數的思想,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函數概念。
5.重視課堂,確保課堂師生互動有效展開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運行階段。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對話和參與。在數學課堂中,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的過程,對數學活動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實驗、驗證與交流等,學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才能精確把握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才能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所感悟。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數學課堂互動,才能融洽、平等,學生才會有自己的思考與發現,有自己獨特的收獲與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生投入學習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學生,可以巧比善喻;對于善于邏輯思維的學生,可以分條析理;對于好奇、好動的學生,可從啟發興趣入手;對于善于觀察的學生,以直觀教學和實驗問題引入。同時,教師還要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分析他們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個性化的幫助和服務,使每個學生都樹立自信,主動與教師交流,與同伴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經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6.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當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力求做到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師、課本知識的可親、可信,這樣才能為更好地授課提供良好的授課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碰到的困難提供動力支持。對學生應多加鼓勵,讓學生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