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悅 王檢 柏景嵐
摘 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加劇,養老問題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走訪無錫市養老機構,了解無錫市公共養老體制的建設現狀。
關鍵詞: 無錫市公共養老 養老機構 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嚴峻。江蘇省受到老齡化的沖擊,已經進入到人口老齡型省份的行列。老有所養是人口老化產生的最大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好養老問題,對江蘇省社會保障事業提出挑戰。已步入老年性的無錫,解決養老問題刻不容緩。
二、對無錫市養老機構調查結果逐一進行分析
(一)機構數量、規模及分布。
近年來,無錫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事業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加大對公辦老年養老機構的創建和改造,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建養老機構,全市養老機構數量增加。截止到2015年1月,無錫市已有養老機構132家,六成養老機構規模在200張床位以下。從區域分布上看,崇安區有6家,北塘區有2家,南長區有8家,錫山區有14家,惠山區有12家,濱湖區有26家,江陰有31家,宜興有33家。
(二)建設情況和資金特點。
無錫養老機構多建于2000年以后,特別是民辦機構近年來發展迅速。公辦養老機構資金來源或為政府撥款,或以入住費用為主;民辦養老機構創建資金主要來源于個人資金、銀行貸款。
養老機構各有各的特點。一是社區養老院,這類養老院建大多屬于公辦,收費合理,養老貼近社區居家生活環境,方便子女看望。二是休養院,這類養老院大都有自有的醫院或依附醫院,有護士專門照顧,就醫便捷。三是郊區養老院,這類養老院大都環境優美、空氣新鮮,令人身心愉悅。調查的30家養老機構中社區養老院有14家,休養院有8家,郊區養老院有8家。
(三)設施配備和服務內容。
從建筑面積看,大、中、小型養老機構的占地面積一般為10000平方、1000平方、500平方左右,房屋建設以二或三層樓房居多,樓上多為失能老人,樓下多為能自理老人。多數機構設有無障礙設施,院子里建有健身器材和公共休閑活動區域。大部分養老機構的設施為中檔。所有養老機構都有相對應的醫生和護士,七成機構內設有獨立衛生診所,養老機構的房間設施及功能均比較完善。92%的養老機構每個房間都配備了電視,75%的養老機構房間內設有獨立衛生間,。
休閑服務基本由供給能力決定。除了每日電視、棋牌和不定期文化娛樂演出外,12.8%的養老機構可以經常放映電影,少數養老機構可以經常組織健康講座和不定期的外出旅游。
(四)入住條件和收費標準。
養老機構對入住人員沒有戶口和年齡限制,只要沒有傳染病、精神正常、能夠按時繳費的老年人,都可以申請入住,大多數養老機構不需要排隊等候。調查的30家養老機構平均入住率為90%左右,其中最高的入住率達到99%,最低的入住率為81%。
各養老機構根據地理位置、環境、規模、知名度、房間設施等條件定位自身的市場價格,總體看來各區街道或民辦的敬老院基本費用在每個月700~900元左右。而養老院如果衛生間和電器配備較齊全的房間一般在1000~1200元左右。護養院的養老價格則比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更高些,除伙食費外,護理等費用每月在1700~1800元左右。
(五)人員配備和服務負擔。
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配置存在人員數量少、年齡大、素質低等問題。一是數量少。養老機構中,平均每1位工作人員要服務14名左右老年人。二是年齡大,年齡偏大的問題比較突出。三是素質低。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很少,一般都是高中學歷以下。在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中,只有少數人是護理專業畢業或經過護理培訓的,大部分沒有這方面的業務知識。但大多養老機構會不定期舉辦護理人員知識培訓。
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工資在2000~5000左右,幾乎全年無休,醫生、護士大都是臨近社區醫院的,定點治療。還有些醫生、護士是聘請的下崗醫生、護士再回歸崗位。
(六)政策落實和社會支持。
近年來,無錫市財政逐年加大投入,從財力上支持我市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設立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補助專項資金。對達到《無錫市養老機構規范化建設基本標準》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照實住床位,每月分別給予全護理100元、半護理80元、自理60元的日常運營補貼,資金由市區兩級分擔。
所有養老機構都會得到志愿者的服務,服務頻率比較高,多為生活服務、文娛演出、健康體檢,但講座類和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內容比較少。
(七)養老機構運營分析。
根據調查的30家養老機構來看,大多養老機構只能保持收支平衡,盈利較少,甚至存在個別養老機構虧損的局面,這就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這樣才能使這些養老機構長存。
三、入住老人對養老機構評價
(一)入住老人多為高齡、獨身者或夫妻。
在調查的30家養老機構中,大多數老人是被自己的兒女送進養老機構的,很少是自己要求進養老機構的,很多養老機構的老人不是身體出了狀況就是年歲已高,需要專人照顧,據調查,80歲以上的老人占39.5%。70~80歲的老人占52%,剩下的都是70歲以下的老人。
(二)入住老人對養老生活普遍感受較好。
調查顯示,90%的老人能夠適應并習慣養老機構生活,8%的老人感覺“生活一般”,僅有2%的老人“不太習慣”養老機構生活。84%的老人入住后心情感覺“挺好”,10%的老人感覺入住養老機構后“心情一般”,僅有6%的老人感覺心情“不好”。
四、探尋養老機構良性發展的思路
(一)簡化資金申請流程。
政府部門應當對公共養老事業資金的審批流程進行簡化,給予此類項目資金優先處理權。同時還應規定具體的審批時限,安排專門人員處理這類事務。另外可以采取一次性撥款政策,對于每次事物的相應支出都出具相關票據憑證。同時還需設置監督人員,時時監督。
(二)護理人員的補貼與培訓。
作為服務性行業中較為苦累的一類,政府應對護理人員進行一定經濟或生活上的補貼,如可以定期撥款給養老機構讓他們組織護理人員休假旅游,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政府還應大力實施護理人員培訓工程,培訓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的養老護理人員,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五、總結
縱觀這30份問卷,可以形象地看出無錫市公共養老制度的建設情況,同時反映出無錫養老機構的現狀。希望政府能完善政策,大力扶持無錫的養老機構,把行動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無錫市民政局.關于調整社會辦養老機構補助標準的通知.錫民?!?013〕22號,2013-9-23.
[2]養老網.江蘇省關于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20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