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奎
1.利用兒歌、順口溜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好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是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教學生認數和數數時,經常利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兒歌、順口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像鉛筆能寫字,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能聽話,4像紅旗迎風飄,5像魚鉤把魚釣,6像哨子能吹響,7像鐮刀能割草,8像葫蘆上下圓,9像勺子能盛飯?!睆亩鴰椭鷮W生記住字形。這樣教學,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利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教育是課堂教育研究的根本出發點,要求教育工作者盡最大努力,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使盡可能多的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以求取盡可能高的思維活動質量,并在這一基礎上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要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敏捷的狀態,所能采用的比較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游戲。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而不能長時間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他們身上還保留著對游戲的興趣和對運動的渴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他們喜歡的游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游戲有:小小運動會、優秀郵遞員、貓捉老鼠、奪紅旗、放風箏、摘蘋果等。這些游戲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精心設計的,其目的在于利用游戲活動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生的思維一直保持活躍狀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在教學中使用學具。
小學低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征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捆住其手腳,束縛其思維,故而上一堂課下來學生又苦又累,從小便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后進層,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低年級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加強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活動已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趨勢。由于操作活動的需要,學具伴隨教材進入課堂,學具的使用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學具操作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皮亞杰指出:“那種認為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在教學中僅靠語言而忽視動作的做法是錯誤的,尤其是年幼的學生理解算術知識和幾何更需要動作?!辟澘煞虬巡僮髂芰α袨橹悄芘囵B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注意使用教具,對由學生操作的學具也引起重視,加強操作已成為小學數學教法改革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正確運用教學手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比如小棒、數字卡片、釘子板、奎遜納木條等學具,在教學中已被普遍應用。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感性認識,形成鮮明的表象,有利于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改變過去只靠視覺、聽覺的學習現狀。
4.用數學課外活動發展興趣。
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激發學習興趣后,就會不滿足于課堂內所學的知識。這時,教師應組織各種數學課外活動,為其創造自由的、寬松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生活化。例如在三年級組織全班性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而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得到發展。
5.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入多種評價方法,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當以學業成就作為評價的單一指標的時候,個體的差異是最易突現出來的,我們必須面對它,承認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與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僅僅掌握純知識性的東西顯然不夠,社會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納德教授的多元智力學說的提出,使教育者拓寬了對個體差異性的認識,個性化的教學能使學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充分發展,即個性化發展。你能說邁克爾·喬丹沒有比爾·蓋茨成功嗎?這是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成功例證。
曾經有這樣一個學生:她的學習成績很差,但我發現她有一個寶貴的特點,上課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時,在速度上總要爭第一。抓住她這一特點,我及時在全班學生面前給予表揚,還經常讓她把解題方法在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給足她“面子”。在平常的課堂上只要發現她一丁點優點我都不放過,及時地在各種場合給予表揚。很明顯這位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學習熱情更高,也更愿意與老師接近、溝通,甚至改掉以往自私、不愛勞動的缺點。她的家長在電話中高興地告訴老師,她的孩子在家里搶著做家務,也更尊重父母,與以前相比判若兩人,她這一變化出乎我的意料。無論最終結果怎樣,單從這位學生的變化看,你能說不成功嗎?這是評價重心轉移的結果。像這種關注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意料不到的,它能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動力。
6.讓學生在闖關競賽中,緊張積極地學習。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望強,表現欲強,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和贊揚。教學中,可開展“比一比”、“爭當小小數學家”、“算術擂臺賽”、“勇摘智慧星”、“智力大闖關”等學習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干,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在課件中設計了一個轉盤闖關游戲(共四關:智慧關、勇敢關、節儉關和愛心關)。我轉動轉盤,學生喊停就進入到四關中的任一關,學生只有把全部的題目答對才可以順利過關,順利過關的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智慧星、勇敢星、節儉星或是愛心星)。這樣在緊張而又愉快的競賽中,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挖掘他們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