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卓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大幅增加,已然成為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國家在道路安全法律、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和改進,但城市小學生群體由于行為、認知等特點影響,在交通安全認識上存在明顯不足,通過傳統(tǒng)安全教育方案很難取得良好效果,加之如今我國城市交通的復雜化,小學生在上下學過程中面臨更為多樣化的安全風險。
關鍵詞: 三維聯(lián)動 小學生 交通安全教育 策略構建
當前我國城市小學都屬于走讀制,每日上、放學采取的交通方式主要是乘坐校車、家長開車接送和步行三種方式。因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存在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交通行為比較盲目沖動的特點,如在步行參與交通時與車輛賽跑,追車扒車,騎車追逐、嬉戲;或明知危險,卻硬是胡鉆亂竄,調(diào)頭猛拐,車輛臨近突然橫穿,等等;行為極具突然性,其突發(fā)行為往往令正常行駛的車輛猝不及防;在乘坐校車、公共汽車時不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車輛上打鬧、吃零食或將手臂、頭部伸出車窗外的情況;在乘坐家長駕駛車輛時也會有不系安全帶等不安全行為出現(xiàn)。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小學生參與交通具有群體性的特點,且時間比較集中,小學生上學、放學時間正逢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人多車雜,對其參與交通行為的規(guī)范性要求較高,這就從客觀上對他們造成了不利影響①。
在當前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中,學校、政府職能部門、家庭都有各自優(yōu)勢與特點,其中學校更適合安全理論知識的傳輸、政府職能部門更適合交通安全環(huán)境規(guī)范與行為規(guī)范力度提升、家庭更適合親切教育和示范教育。由此可見,三者若能完善地結合在一起,就能將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提升到更高層次,這樣會取得“1+1+1>3”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城市小學生交通安全部門應當采用三維聯(lián)動的方式,通過學校、政府職能部門、家庭三方面的協(xié)作共同實現(xiàn)。
一、完善學校安全意識與知識教育
學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應盡快改善教學內(nèi)容與方式。
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選擇與開發(fā)合適的教材,對不同年段的中小學生開設不同內(nèi)容的課程。在教材選用與開發(fā)時,要體現(xiàn)興趣性、直觀性、系統(tǒng)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則,內(nèi)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戲等。增加對一些較為少見的交通安全標識、安全規(guī)范只是內(nèi)容,如認識環(huán)島標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標志,懂得“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安全常識。
在教學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選取直觀形象的內(nèi)容,讓小學生在理解中領悟。多設置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如創(chuàng)造相應的環(huán)境,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園設置交通安全活動設施,包括模擬紅綠紅、斑馬線及其他交通標志等。二是提供實踐場地,在體驗中加強安全知識教育。如開展“十字路口”、“汽車站”等游戲,讓中小學生把學習的交通規(guī)則運用到實踐中。選擇與開發(fā)合適的教材,對不同年段的中小學生開設不同內(nèi)容的課程。在教材選用與開發(fā)時,要體現(xiàn)興趣性、直觀性、系統(tǒng)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內(nèi)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戲等。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貼近中小學生生活實際,選取直觀形象的內(nèi)容,讓中小學生在理解中領悟。如認識環(huán)島標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標志,懂得“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安全常識。
二、學校與交警部門及政府部門積極合作
學校作為學生交通安全行為教育的主導,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聯(lián)系與溝通應由學校主動提出。在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過程中,要理順部門關系,明確各自教育職責,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教育機制。教育部門應把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與教育列入小學教育大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經(jīng)常對所轄區(qū)域內(nèi)開展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與教育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只有各部門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圍,保證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長期化、規(guī)范化,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教育部門可以探索將交通安全課程納入學生學習考核體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考試科目參與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考試成績甚至可以作為學生獎勵及升學的依據(jù)之一,以此提高學校、老師、學生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和緊迫性,并最終轉化為學生的切實行動,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規(guī),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過家長會等聯(lián)動方式引導家長參與到安全教育活動中
在前文分析中了解到,家庭教育在小學生安全教育中的效果良好,更容易實現(xiàn),并且學生家長更愿意參與到安全教育中。但家長由于受教育程度差異、時間問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認知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由學校主動練習,通過家長會向學生家長發(fā)放安全教育材料、溝通教育方法、交流教育心得等。
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改善家庭安全教育的成效,消除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誤區(qū)。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特點,從而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而且兩方合作過程中,教育方式、方法、成果的交流能讓雙方不斷完善自身教育策略,同時對學生本身的認知有更全面的認識,規(guī)避“自己認為已經(jīng)說明過,學生、孩子并未真正注意”等同類問題。
注釋:
①李生輝.淺析中小學生交通行為的特點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8,10.
參考文獻:
[1]奚家全,趙先柱.重慶市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與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
[2]姚玉華,陳道湧,周峰.上海市小學生道路交通傷害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
[3]李生輝.淺析中小學生交通行為的特點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A].甘南日報(漢文版),2008,10.
[4]杜一鵬.關于高校學生交通安全問題的思考[J].科技創(chuàng)安,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