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平輝
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由于創造性思維具有多方向運動軌跡,體現思維的靈活性、合理性和舉一反三性,因而,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利用課本知識和一切機會,巧妙引導和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鍛煉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下面,筆者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個人看法。
一、注意興趣引導,激發創新火花
興趣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先決條件。如果對某一問題不感興趣,沒有尋根問根的好奇心,就不可能對問題傾注熱情,集中注意力,就不可能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不僅能激發人的求知欲,引發好奇心,還能為學生的創造活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我們應該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豐富多彩的課程知識,使學生感到上地理比看電影、玩游戲更有興趣。他們的創新思維才能在興趣中得到延伸、拓展、完善。
例如,講述“自然資源的分類”時,有同學認為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而有的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對此,我未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用白居易的著名詩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且后一句讀得特別重,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和我一起吟誦起來,整個課堂頓時群情振奮、氣氛熱烈。水到渠成后我重復發問,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屬于可再生資源。”我借機進一步提問:“生物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是不是可以隨意破壞、糟蹋?”學生思維活躍、是非明辨,迅速做出正確回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一時的好奇心化為持久的求知欲,把表象興趣轉向思維興趣,從而促進學習。由此可見,興趣在中學生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動力資源。
二、鼓勵學習質疑,培養創造精神
“學者先要會疑,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地理教學相當一部分是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習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疑惑是平常的事。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往往有疑而不敢質疑,只知道教師說一是一,從來不問為什么不是二。教師呢?對學生提出的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甚至“離譜”、“荒唐”的想法給予打擊、否定。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做法抑制了創新精神的培養,阻礙了創造潛能的開發。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培養學生質疑能力,鼓勵學生提問,哪怕是課外問題,從不嘲笑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學生長期生活在寬松、愉快的互動交流環境中,不僅快速理解吸收知識點,而且掌握自主性探索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思維得到發展,創新精神同步得到培養。
譬如:學習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分布的典型案例時,有一個學生通過觀察世界氣候圖,提出問題:“地球上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許多地方都是沙漠,而我國東南部為什么是季風性氣候?”這個問題確有一定難度,如果不認真觀察、思考就很容易疏忽。可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疑中誘發探索,發現真理,逐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運用豐富想象,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在學生有強烈好奇和求知欲的心理狀態之下才能產生。地理學習離不開想象,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解決任何新的地理問題都需要創造性,創造就是想象給定地理情境概況,想象地理現象形成過程。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和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在幻想中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對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成果進一步抽象加工,整理成科學邏輯形式,并以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可使學生在“百思”基礎上激發科學靈感,調動學習創新意識,發展思維創造力。
譬如,學習西北地區地理知識時,通過多媒體展現西北地區(如新疆)的風土人情,利用學生事先準備的材料并結合課本知識,讓學生分組討論:“假如今天每一個同學都是東部某企業家,如何通過掌握的資料進行市場調查分析,論證西部開發優勢及其制約因素,從而確定投資西部方案?”同學們展開激烈討論并踴躍回答設想,此舉讓學生不僅得到形象思維訓練,還享受到思維創造的愉悅。因此,教師在上一節課應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在想象中靈活運用知識,在想象中尋求正確結論,并在想象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創新能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文本、圖形、圖像、視頻影像、動畫、聲音等表現信息媒體的優化組合,并通過計算機的綜合處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式操作,強化和鞏固學生形象思維的重要工具。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決定了它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及區域性的特點,研究范圍寬廣,研究內容復雜、抽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是初中生認為比較難的一門課程。觀察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通過情景再現或創設情境、動畫演示等方法能予以很好的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數量,還可以配合動感的圖像,使學生對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獲得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改變傳統地理教學中重教輕學、重講輕思、重灌輕趣、重知輕智的現象。可以使學生原先很難或無法得到的抽象知識,通過媒體作用取得,增加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時間,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講授《西雙版納》時,播放一段西雙版納的旅游宣傳片,學生全被其中豐富奇異的熱帶自然景觀及多樣的民族風情吸引,然后將世界同緯度的北美洲南部、非洲北部、西亞等地區干旱的自然景觀用圖片形式一一展現出來,西雙版納與這些地區自然景觀的差異直觀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在感嘆同緯度地區自然景觀差異如此之大的同時,更是激起繼續學習的興趣——“為什么會這樣呢”?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地理課堂變得生動、形象,并且高效,有助于學生“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開拓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地理科學浩茫如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羽翼一定會日漸豐滿,一批又一批頗具創新潛能的人才定會接踵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