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兆威
摘 要: 創新教育將成為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如何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是當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對如何在藥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模式進行了探索,將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式、實驗平臺建設、學術交流加強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了創新型藥學研究生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 藥學研究生 科研創新能力 培養模式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更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及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患者在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對藥學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藥學人才的培養除了藥品合理使用、藥費控制、疑難病例討論、醫療糾紛處理等臨床實踐能力外,還應該重視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本科生學習書本上已經成熟的知識;而研究生要根據現有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甚至創造新知識。因此,研究生主要側重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是向高度專業化的過渡??蒲心芰κ呛饬垦芯可C合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標準。
2.藥學專業培養創新型研究生的重要性
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如同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一樣,是要打造高層次專業人才。藥學作為一門學科,要發展離不開科研的支持。學生科研能力是所有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共同目標與主要內容,包括藥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因此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同樣是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科研能力培養,鍛煉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素質,這些能力與素質提高對其將來開展和勝任藥學工作將有重要影響。
創新能力是人類各種能力的其中一種能力的詮釋或代稱,如果將人類的各種能力分級的話,那么創新能力是各種能力中的最高級別。創新能力是由創新和能力兩個名詞共同構成,是以現有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事物,并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能力作為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難度可見一斑。然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特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在很多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其中人才競爭變得更激烈。高校擔負著培養高級人才的主要任務,但目前傳統教育模式很難適應這種變化。同時,我國制藥業長期以仿制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少之又少,這種不利局面嚴重制約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藥物的研發、生產領域涉及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更法律化、規范化、嚴格化,仿制與侵權將沒有市場,唯一的出路是走創新之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而這不僅需要資金、設備,更需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藥學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盡早轉變思想觀念,在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實施創新教育模式,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創新思想深入人心[1,2]。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人才,并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3.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途徑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點是突出創新,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深入地培養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核心,注重個性發展,讓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能力誘導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學生創造性潛能的關鍵是注重對學生的啟發誘導,從而培養他們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心理素質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結合藥學研究生培養特點及社會對藥學工作者的需求,制訂合理的培養計劃,確定以行業需求為依托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3.1優化創新課程體系建設,提倡研究型教學方式。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實現以創新培養為目的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是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前提,依據藥學一級學科及二級學科的特點,堅持基礎知識為根基,專業知識為主體,外延知識為擴展的創新課程體系。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應該趨于多樣化和綜合化,提倡研究型教學方式,即以研究生為主體,指導教師參與指導。研究生為主體指在規定時間內,由研究生獨立或分組討論進行某一個具體項目或假說的分析、設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相互討論尋找解決方法或用實驗證明假說。指導教師對問題的分析、假說的提出、方法的正確性選擇、結論的總結等方面進行監督和指導,并提出建設性建議,幫助項目順利進展,這將有利于學生科研能力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其創新提供機會。
3.2加強研究生綜合實驗平臺建設。研究生的培養一方面需要專業化,要求“細”。另一方面需要創新思維,要求融匯知識,推陳出新。因此,實驗平臺的建立不能拘泥于藥學的一個小領域,而是在培養方案的框架下,以研究生個性化的興趣、需求為出發點,融匯藥學多個領域建立綜合實驗技術平臺,引導研究生在實踐中利用其他領域的技術解決本領域的問題,逐漸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科研能力。
3.3建立創新型研究生創新成果孵化園。研究生在攻讀學位階段正處于人才脫穎而出的年齡。有研究對1900~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學家和1928項重大科技成果的統計分析表明,科學發明的“最佳年齡區”是25~45歲[3]。這個年齡段正是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成果出現的重要時期。研究生教育一方面需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讓他們的創新成果順利“孵化”。所以有條件學校和研究中心要逐步建立創新型研究生的創新成果孵化園,形成學研產機制,縮短科研成果轉化周期,取得創新成果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全社會都能共享到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培養模式的創新成果。
3.4導師指導研究生方式多樣化建設。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現在普遍實行的是由一名專家教授帶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這往往導致研究生知識面窄、視野不開闊、思路受局限,不利于跨學科理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應當打破這一常規,一方面導師要熟悉和掌握交叉學科的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身交叉學科素養和利用交叉學科進行科研的能力。這樣才會克服傳統專業門戶的局限,才會有興趣和動力招收跨學科的研究生。另一方面研究生指導小組要由多學科專家組成。導師小組由一個導師、兩個以上副導師組成,導師都是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的專家教授,并且其擅長的研究領域分屬不同一級學科。導師小組一方面主要負責與研究生一起制訂培養計劃、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等,另一方面主要指導研究生開展重大交叉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研究,指導畢業論文的創作,并要求研究生畢業論文體現交叉學科特點,或至少應該體現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術。
3.5加強學術交流,營造創新氣氛。搭建提供給優秀研究生在國內外著名高?;蛑攸c實驗室的短期訪問計劃,為研究生注入開放性、自由性、社會性、價值性、精確性、敏捷性、求實性和創造性等創新思維元素。聘請外國專家教授來校講學,或者聘請國內知名大學。研究所的教授來本校擔任兼職導師;定期舉辦各種學術講座或討論會,特別是跨學科的學術討論會,以保證及時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這樣可使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研究熱點、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也可以獲取最新科研資訊,從而提出具有創新理念的學術觀點。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縮小與一流大學之間研究生質量的差距。
4.結語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需長期堅持改革和建設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構建藥學學科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切實推進藥學學科研究生教育改革與培養創新,促進學校學科建設,優化導師隊伍結構,全面提升藥學科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管理水平,建立起符合國家和地方對藥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的教育新模式。逐步建立與高校積極打造“國內一流造船大學”的戰略目標相一致、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高等教育創新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偉.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江蘇高教,2004,37(6):124-127.
[2]姚潔,朱培君.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32(5):75-77.
[3]趙紅州.科學能力學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