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匡吉
摘 要: 本文擬就隨遷子女英語學困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作分析,闡述轉化的策略方法,以對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起到促進作用。根據學困生的學習發展需要,通過貼心交流、鼓勵展示及家長互動等優化教學過程,豐富學困生學習認知體驗和思維情感,增強學習主觀能動性和激情。
關鍵詞: 初中英語 學生 困難 情感
隨遷子女英語學困生在學習上產生的緊張自卑心理,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激情和潛能,他們其實更需要理解和呵護。根據學困生的學習認知特點主動優化教學策略思維方法,能在情感上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通過理解和呵護幫助他們多融入課堂,增強學習活力和動力。從學困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入手,突出親切關懷和交流溝通,更能使得他們主動參與課程教學,以克難求進的信心融入課堂,幫助他們從英語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
一、與學困生交朋友,做學習上的貼心人
調查顯示,教師越是和學生走得近,就越是深受他們的喜歡。學困生作為教學中的群體,理應享有和其他同學相應的權利。教師不妨和他們做朋友,多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在激發他們學習潛能動力基礎上增強他們學習的原動力。
教師和學困生做朋友,能在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基礎上,更好地主動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在與學困生交朋友時,一方面,多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問題和困難,運用提醒溝通、對話教學等形式,幫助他們更好地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多以朋友的真誠溝通引導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學習思維觀點,讓他們在積極嘗試探索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自信心。教師和學困生交朋友,能使得教師了解到更多不可知的秘密,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與學困生交朋友,留給學生的不僅是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更多體現了教師的生本主義人文化教學理念。例如,在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困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圍繞“What do you find in Sunshine Zoo?”和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并以朋友身份,與學困生分別扮演導游和游客角色,與他們就“How do you introduce Sunshine Zoo?”“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Sunshine Zoo?”“What is your dream zoo?”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在貼心交換意見的基礎上,更好地調整學習感知思維方法,幫助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問題和不足。
二、讓學困生多展示,激活學習內生力
創設平臺讓學困生在自由展示的過程中更好地激活自身學習潛能,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理解。給學困生搭建屬于自己的平臺,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思維感知,還能使得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學習才華中進一步調動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讓學困生多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在豐富認知感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更好地挖掘自身潛能。在搭建平臺中,一方面,鼓勵學困生針對自己的學習疑難問題,主動尋求學習破解策略方法,幫助他們展現自己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多給學困生的展示以必要指導,鼓勵他們展現自己的光彩,對他們的出色表達和精彩表演予以表揚獎勵,幫助他們激活學習動力。這樣的多樣化展示能使得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產生一定的新鮮感,主動融入互動交流過程,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學困生多展示更能夠使得他們對課程學習內容有深刻感知印象。例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4 “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A“ The ghost in the park ”教學中,針對課文表達內容,播放相應影視片段資料,創造與公園環境相似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在此基礎上,分別扮演Millie,Amy,鼓勵他們圍繞“What do you find in the park?”“Why did they feel fear?”“Can you tell us how they meet?”進行主動表達,讓他們主動展現自身才華。
三、和家長互動交流,共同形成整合力
英語教學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多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能使得教師在了解學生課余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調整學習思維方法,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獲取語言文化知識。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能幫助學生在深入了解自身學習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予以調整和彌補。
教師在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時,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學習方法,了解他們在語言表達、課余練習等方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圍繞相應學習內容進行主動調整。在溝通交流中,一方面,向家長通報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向家長反映學困生在校學習的積極方面,與家長共同做好轉化工作。另一方面,多主動家訪,深入了解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及家庭情況等,幫助學生剖析學習困難的原因,引導他們在主動感知的過程中更好地激發學習動力。
教師和家長的主動配合,能幫助學困生客觀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便于他們有針對性地矯正。通過這樣的雙方配合活化英語教學,更利于學困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和學生家長配合中不妨多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方法,結合家長的反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能力,促進學困生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以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論指導英語教學,從學困生最需要的理解和尊重入手,關注他們的認知感受,能有效激活他們的潛能動力,幫助他們釋放學習激情。借助多方力量,共同關注和理解學困生,能使得他們在主動融入的過程中更好地體味英語學習的快樂,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偉軍.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年(12).
[2]張彩霞.轉化中學英語學困生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20).
[3]徐鴻平.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