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發展進步的動力?!?/p>
——1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強調。
李克強在講話中指出,第一,加快完善支撐創新的人才體系。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最大的稟賦優勢,必須把提升人力素質放在優先位置,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要逐漸把更多資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改革人才評價體系,讓潛心研究的人心無旁騖、厚積薄發,讓創新創業的人有施展空間、無后顧之憂。
第二,加快完善包容創新的文化環境。創新文化是推動創新創造的重要精神力量。從科學研究、國民教育到創業就業等各個領域,都要鼓勵創新思維。要倡導科學民主、淡泊名利、追求卓越,摒棄急功近利、學術失范等行為,破除論資排輩、門戶之見、頭銜崇拜,以真才實學論英雄,敢于讓青年人挑大梁、出頭彩。
人民網2015年1月10日
“孔子學院創辦10年來,架起中外語言文化溝通理解的橋梁,形成共建、共有、共管、共享的國際教育交流合作體系,為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各國人民的心靈溝通作出了重要貢獻?!?/p>
——第九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在福建廈門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主席劉延東出席開幕式。
第九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在福建廈門舉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校長、孔子學院代表共2000多人出席大會。國務院副總理、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主席劉延東在開幕式致辭中強調,要面向未來,平等合作,共同推動孔子學院事業發展,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貢獻。
劉延東說,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利益交融、興衰相伴、安危與共,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互鑒勢不可擋??鬃訉W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新的十年要注重提升質量、服務需求、緊密合作、互利共贏。
新華網廈門2014年12月7日電
“我國有2.6億在校學生。將廣大青少年學生培養成為真誠信仰憲法、自覺維護憲法尊嚴、具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各級各類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p>
——近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
袁貴仁指出,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方式與途徑,確保憲法教育取得實效。積極推動立法、司法機關、科研機構、專業人員參與大中小學的憲法教育活動;鼓勵編寫和推廣符合青少年特點的憲法教育讀本,開發有創意的憲法教育資源,大力推動以憲法為核心的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著力加強高校法學學科建設,推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基礎的憲法研究。
全面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形成體現憲法精神的育人環境。讓憲法精神和法治觀念深入學生內心,需要法治化育人環境的熏陶和教師的表率作用。各級教育部門將全面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使法治能力和水平成為評價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標準,推動學校形成體現憲法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育人環境。
《人民日報》2015年1月5日
“高校要多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針對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智庫成果質量?!?/p>
——近日,首屆“中國大學智庫論壇”年會在上海舉行,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出席論壇年會并致辭。
李衛紅指出,舉辦大學智庫論壇是教育部《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的重要內容,旨在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人才優勢、智力優勢,匯聚全國高校力量,聚焦國家重大急需,貢獻高校智慧,打造大學智庫思想創造、智庫優秀成果傳播、高端智庫人才聚合和智庫研究與決策需求對接的平臺,推動高校智庫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李衛紅強調,高校要發揮自身特長,形成研究特色和品牌,提升專業化水平,重點培育建設一批高端智庫。要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造就一批遠見卓識的思想家、重大戰略參謀者、科學決策的建言人;要積極推動人事管理、科研評價、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智庫創造活力;要注重成果應用轉化,積極拓展渠道,增強對政府決策和社會輿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中國教育報》201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