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倩

近年來,作為貴州省內唯一一所國家師范性高職院校,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交通特色,秉承“知行合一、德技雙馨”的育人理念,面向市場、瞄準企業、依托社會、融入行業,形成了“工學交替、工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了“教育部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貴州交通技能人才基地”等,在人才培養和人才發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先后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交通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提升正能量 文化促發展
開展素質拓展教育課程 為深入貫徹“素質拓展教育課程”,學院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將素質教育與學歷教育掛鉤,細化素質教育考核方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適合自身的素質拓展課程。同時,探索校企聯合素質教育模式,根據企業實習要求,制定了《頂崗學生素質考核表》,由實習單位負責考核和評價。素質拓展教育體系的實施,促進和提高了學生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培養團隊協作、完善學生人格等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成效。
培育校園創業文化氛圍 近年來,學院深入開展“兩書一示范”活動,將創業創新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容,鼓勵在校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自編出版了《畢業生定崗實習創新案例》《大學生自主創業實務》等教材,開設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就業、創業經驗,提高學生創業技能和創業成功率。同時,為創業學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資源,在校內規劃開辟了“創業示范店”一條街。在學院的扶持下,創業學生不僅獲得了豐富的創業經驗,而且能夠得到一定的實際經濟利益,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學生的創業熱情及創業活動。
開展正能量校園文化活動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正能量”等具有新時期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后,學院積極響應,在全院范圍內開展“實踐中國夢、傳播正能量”活動。2013年以來,先后建成四大品牌活動,以實現“中國夢”作為活動的核心內容,以傳播“正能量”作為活動的核心目的。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所應當具備的精神氣質。
開展職業心理教育活動 近年來,學院積極開展職業心理教育,依托專門成立的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自主研發了“心理健康主題輔導體系”,全面覆蓋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該體系是一個具有高度科學性、系統性的心理輔導機制,體系共分為13個主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院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專屬心理健康檔案,動態監測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到思政教育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覆蓋。
開展志愿者服務文化活動 學院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文化活動,號召青年學生以實際行動奉獻社會、服務社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鼓勵青年學生成立志愿者協會。學院先后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上百次,先后為農民工子弟小學、社會敬老院等機構提供志愿者服務。此外,在紀念日、節假日等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不僅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而且多次受到省內媒體的報道,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傳播正能量方面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創新求發展 改革見成效
201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在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背景下,制定了《關于加快水運發展的意見》。作為省內唯一一所示范性交通高職類院校,學院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從創新教學入手,全力培養有利于水運發展的高素質職業人才。同年,正式開辦了航海技術、港口、航運管理等專業,邀請省內專家共同參與課程建設,與省內知名航運企業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具體的實施規劃。
此后,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學院制定了《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方案》《“教授培養工程”暫行辦法》等措施,為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了制度保障。學院堅持“競爭選才、實踐礪才”的人才理念,以實用為標準,采取靈活的人才引進機制,在豐富人才隊伍、增強人才多樣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學院積極參加人才交流活動,將引進人才作為學院發展的戰略方針。在校領導的支持和關心下,人才工作緊鑼密鼓、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學院已經引入高層次人才數十名,其中博士以上學歷者6人,具有副高級職稱者3人。2013年中期,學院實施了“教授培養工程”,設立“教授培養工程”專項基金。“教授培養工程”實施后,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被充分調動。目前,已經確定的培養對象已達15人,培養期內每人可獲得2萬元的科研補助。此外,在培養期內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如果繼續留任本校,將獲得一次性3萬元的獎勵。
為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職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學院啟動了“教師質量工程”,根據教師的教學能力、學術條件、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分考核,從中選拔出一批具有治學能力、教風嚴謹的優秀教師。同時,開展了“教授講堂”活動,要求具有教授職稱的教授或是教學名師,每月必須開展一次學術報告,或是示范性教學活動。
校企聯動 共育人才
為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學院積極探索教學資源引入機制。多年來,學院與省內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形成校企聯動機制,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促進了教學改革,加快了學院的整體發展。在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學院的教學質量、教學模式不斷創新,人才質量不斷提高。
2013年,學院的“通信技術”專業作為“產業支撐型”專業類型參與到“高等職業學院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項目建設中。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省內多家知名電信企業的支持。學院為學生和企業之間搭建平臺,以“師徒培養”的模式,讓學生能夠深入到企業中,在企業環境下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在“師徒培養”模式下,學生可以得到在校所無法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和企業之間形成特殊的交流合作關系,有利于促進畢業后的就業。
截至目前,學院已經有160余位學生和企業達成了“師徒培養協議”。同時,企業承諾,如果學生符合企業的用工要求,畢業后將優先錄取這批學生。正是由于讓企業深度參與教學,讓企業成為教學的主體,企業才能夠更加信任學院、信任學生。
在教師人才培養問題上,企業資源也發揮了十分突出和有價值的作用。2013年,學院實施了“引企入校”工程,在貴州大西南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資源的基礎上,快速建成了開放性實驗室,用以從事市政工程質量管理培訓及施工安全防護設施質量管理實訓等。實驗室的成立,不僅解決了學生實習實訓的問題,同時,學院積極和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利用實驗室為社會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培訓。截至目前,培訓已達1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