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新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對于什么是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凡是能夠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值得借鑒和推崇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在廣大師生和眾多教學工作者的共同探索和辛勤努力之下,許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并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概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打破傳統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教學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填鴨”式、“獨角戲”式教學轉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多維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與“問題”或者“任務”緊密結合,通過解決問題或者完成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熱情。
任務驅動教學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一個個任務的完成,讓學生不斷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不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獲求欲望,更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中職電工基礎教學特點
目前,大部分中職學生都是來自于中學時期的學困生,學習成績一般不理想,對各科知識的掌握并不好,更缺乏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但他們并不缺少創新探索精神,他們喜歡追求新事物,獲得新體驗,頭腦足夠靈活,動手能力足夠強。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來說,要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這些“紈绔子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就必須讓課堂變得有吸引力,變得精彩生動,甚至像一部懸疑大片一樣,步步牽動著學生的神經。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一方面可以將課堂上零散的知識點和教學步驟銜接在一起,讓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前后連貫、首尾呼應的有機整體,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師,能夠熟悉掌握和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從任務驅動教學法基本環節(創設情境、確定任務、自主協作學習、效果評價等)和課堂教學基本流程(導入、講授新課、作業布置等)出發,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以講授《基爾霍夫電流定律》(以下簡稱《基》)這一課為例,談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一)導入任務。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疑問無疑是一次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特別是電工基礎這樣的理科課堂,相對于語文、歷史那樣的文科課堂,本身就顯得枯燥單調。因此,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提出的任務(問題)必須讓學生感興趣,能觸動學生的思考神經,讓學生一開始就追著“任務”走。無論是聯系實際、引用事例,還是道具使用,實驗展示,目的都是為學生布置好的學習任務。
為了在第一時間就把學生吸引住,筆者在《基》這一課導入階段進行了一段簡單而有趣的情境展示——在一個空水瓶底挖一個小孔,然后用兩個燒杯同時往瓶中灌水,水從瓶底小孔流出,讓學生比較流入的水與流出的水體積重量是否相同,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之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如果將水換成電流,那么當它們通過同一節點時,前后大小也會不變嗎?”
(二)設定任務。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后,學生往往會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希望自己親身體驗一把。這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圍繞教學目標這個大任務,合理設定一些過程性小任務,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由淺入深,像撥洋蔥一樣,尋找問題的答案,完成自己的任務,讓學生獲得破解知識密碼的快樂。
筆者在《基》這一課講授階段先后設定了三個小任務:一是總結舊知識得出新結論(即由之前學過的簡單串并聯電路特點展開學習);二是通過實驗親身領會所學(即按圖連接實際電路,測出電阻大小,確定電流方向,計算電流之和);三是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即按圖寫出電流方程、已知電流方向求電流大?。?,先學后做再鞏固。三個小任務緊密相連、環環相扣,一個也不能少。
(三)完成任務。結果往往比過程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教師設定的教學任務最關鍵。這既是一個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點的過程,又是一個體現學生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的過程,更是一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學生全身心投入和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之外,教師更要像一個演員一樣,找準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戲碼,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和掌控者,確保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在學生完成以上三個小任務環節之中,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該如何去做,而是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適時提供解決問題的部分線索,并及時對學生的想法觀點進行點評,對每個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不斷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合作、協作互助探求,讓他們在不同觀點的碰撞、補充和修正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經過筆者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充分學習和驗證了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對于電路中的任意一個節點,在任何時刻,流進節點的電流之和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
(四)評價任務。對于學生完成的課堂教學任務,客觀理性的效果評價必不可少,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毫不吝嗇地表揚和鼓勵,以及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都會對他們今后學習產生積極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比如,對學生在每節課中取得的成果進行展示,或讓學生在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匯報,通過展示和匯報,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激發和增強他們的學習勁頭。
筆者在《基》這一課尾聲階段,對學生整個課堂的學習過程進行了總結評價,對實驗環節中做得又快又好的學生及學習小組進行了表揚,同時幫助其中實驗效果不是很好的學生找到原因,并鼓勵他們不要氣餒、繼續努力,爭取下一節課有所突破,最后布置課后作業(完成相關練習題),從而繼續檢驗和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以上即為筆者的膚淺認識,由于才識有限、經驗欠缺,難免有諸多不足之處,敬請相關人士予以批評指正。關于如何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更好地應用到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筆者將在今后繼續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