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英 ?女,漢族,1963年11月出生,群眾,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任橋鎮中心幼兒園清涼分園教師,小學高級教師,教齡35年。她不到18歲就走上教師崗位。入職之初,教室房屋漏雨,蛇鼠出沒,環境簡陋,她咬牙堅持。她放棄30年的小學執教經驗,臨危受命轉向幼兒教育的探索。她親手制作教具,在課堂和日常生活中,貫穿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一個又一個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顆顆善良希望的種子。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安徽省愛崗敬業好人、蚌埠市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
在小學從教30年,組織突然讓我去教幼兒園的孩子,確實是有困難的。但是當時我也沒有想太多,就想著人家城里都有幼兒園,我們農村的孩子也應該有幼兒園,也應該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幼兒教育。于是我就接受了這份新的工作,重新探索幼兒教育。在幼兒教育方面重新摸索,也遇到了不少難題,首先就是幼兒和小學生的年齡不同,幼兒還非常小,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理,需要老師格外用心地照顧;而且現在很多農村的小孩都是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一輩人比較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們比較任性嬌氣,教學時很難管理。其次就是農村的幼兒教育在設施上不能夠滿足需求,很多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利用環境和現有條件制作。
長期從事農村幼兒教育,讓我對留守兒童的幼教問題深有感觸。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本來就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再加上爺爺奶奶也比較溺愛他們,這樣他們就更容易缺乏來自長輩的正確指導。所以對待這些孩子,老師要加倍關懷,要把父母的那份愛給他們,讓他們在老師身上能感受到溫暖;同時作為老師,我們又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判斷是非對錯,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讓所有留守的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師是一個十分辛苦的行業,教師資源比較稀缺,農村教師資源更加稀缺。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能夠選擇教師這個行業就表示他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希望新一代的年輕教師能夠以身作則,教育好下一代,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教師能夠積極地投身到鄉村教育事業中,為我國的農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的學年,新的希望。希望孩子們在新的學年里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時,也期待農村的幼兒教育越來越好 !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