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敏 雷梁 江鑫宇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和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簡要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其次,結合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建議,有建構“五板塊”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調整兩個方面,對于課程內容的調整從五個方面進行探討:課程性質的調整、課程內容的重組和更新、地理教育課程體系和模式的創新、重視地理技術課程和前沿應用課程、重視實驗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旨在對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新課程 地理教師教育專業 課程體系改革
1.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全方位展開,與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相比,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改革明顯滯后,這樣極大地阻礙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進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關鍵在于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目前,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表現出諸多問題,不能與基礎教育改革有效銜接。傳統高等師范教育培養的是知識型教師,而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是復合型、創新型的教師;傳統高等師范教育培養的教師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科學研究能力薄弱,綜合能力不強。因此,高等師范院校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要求,對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等進行改革,適應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背景
2.1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戰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改革成效并不明顯,沒有達到改革之初的設想。經過研究、論證,總結出素質教育改革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同時,在國家基礎地理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在知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推動下,進入21世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啟動。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的地理課程和原來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及課程實施等方面取得較大的發展和創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2.2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問世,地理教育界掀起教學改革熱潮。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師的改革,高等師范院校主要承擔培養中學教師的任務,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與高等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密切的聯系,因此,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為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指導意見和依據。之后,各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紛紛響應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發布相應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通知,鼓勵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積極參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為高校與中學有效銜接貢獻自己的力量。無論是教育部的《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還是地方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通知,目的都是適應并推進新課程改革,實現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協調同步發展。
在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和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改革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如何培養適應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具備現代地理素養的中學地理教師值得我們探討。
3.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建議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中學地理教師的搖籃,隨著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越來越不適應中學地理教學的要求及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現行的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提出改革課程體系的建議。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課程門類排列順序決定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1]。孫根年曾按系統優化原理設計整體的課程體系[2],由遞階控制結構看出,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包括自然地理群、人文地理群、區域地理群、技術地理群、地理教育群和前沿應用群六個課程群。
3.1建構“五板塊”課程體系
更新課程內容,建立新的課程體系[3],確保課程結構合理,符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要求。本研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地理科學發展趨勢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將課程體系調整為板塊結構,主要有五個板塊,分別是:(1)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自然地理課程群、人文地理課程群、區域地理課程群,課程性質上有必修和選修兩個方面。自然地理課程群有自然地理學、地球概論、地質地貌學、氣候水文學等;人文地理課程群有人文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文化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旅游地理學等;區域地理課程群有區域地理學、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區域規劃、區域可持續發展概論等。(2)地理技能課程,包括測量和地圖學、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等。(3)地理教育課程,其核心課程,其是地理教學論。(4)實驗實踐課程,包括實驗課程和實踐課程兩部分。(5)前沿應用課程,包括全球變化、智慧城市等。“五板塊”課程體系對專業課程類型劃分清晰,結構科學合理,避免相似課程重復開設,與社會發展聯系緊密;對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綜合素質的地理教師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與中學地理課程有效銜接,對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2課程內容的調整
3.2.1課程性質的調整。與中學地理課程內容改革相對應,應該在保證原有專業必修課不變的前提下,多開設專業選修課程,滿足地理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不同學習興趣和需要,豐富知識內涵,提高綜合能力,這與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趨勢一致。
3.2.2課程內容的重組和更新。對于自然地理群和人文地理群應該精煉教學內容,減少課時,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和合并;在人文地理群教學中,注意更新教材內容,增長地理最新知識,因為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迅猛就,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地理科學不斷取得新進展,教材有些內容已經過時或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在教學中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3.2.3地理教育課程體系和模式的創新。在開設地理教學論課程的同時,應該增加相關教育類課程,比如地理課程與教材分析、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以及現代最新的教學理論;在課程性質上可以設為選修課,開設形式上可以是示范課、論壇、講座等,對學時可以不做要求,目的是提高地理師范生的理論素養,更好地用這些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培養新時代的優秀中學地理教師。
3.2.4重視地理技能課程和前沿應用課程。地理技能課程是進行地理研究和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本工具,前沿應用課程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科學的最新進展和研究趨勢。當今社會,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面臨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巨大矛盾,開設地理技術群和前沿應用群課程對怎樣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生存問題,對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尤其要加強遙感、地圖制作、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等現代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地理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在成為教師之前就具備扎實的現代信息技術基礎,把握地理學科新進展。
這樣的改革適應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要求,地理技能課程,前沿應用課程相關內容在中學地理新教材中都有編寫,同時,與中學地理課程基本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課程的技術理念”等一致。
3.2.5重視實驗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實驗實踐能力。實驗課程的主要形式是地理技能課程的計算機軟件學習和應用,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實驗課程課時少,師生重視程度不夠,實驗室不對學生開放,學生在課下訓練的機會少,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等。實踐課程主要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野外實踐、地理教育實習兩大方面。
相比較而言,地理教育實習應該是在實踐課程中加強的環節,對于師范生來講,地理教育實習是培養地理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許多問題。教育實習包括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校內實習一般在大三下學期開始,實習的時間較短,實習的形式較單一,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參差不齊,對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校外實習同樣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學生不重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嚴格按照實習制度執行;中學指導教師擔心實習生講的水平有限,影響班里的學習進度和成績,給實習生上課的機會少,實習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找工作、考研究生、考公務員等放棄校外實習的機會。針對實驗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必須提出改進措施,學校、教師、學生要共同努力改變這種現狀。
4.結語
新課程下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之一。高等師范院校主要承擔培養中學教師的任務,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與否同高等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密切的聯系。培養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中學地理教師,關鍵是改革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與中學地理新課程有效銜接。本研究先介紹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和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簡要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其次,結合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建議,有建構“五板塊”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調整兩個方面,對于課程內容調整從五個發面進行探討:①課程性質的調整;②課程內容的重組和更新;③地理教育課程體系和模式的創新;④重視地理技術課程和前沿應用課程;⑤重視實驗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本研究對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師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廷剛,蘇迎春,楊曉霞,等.地理科學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課程設置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2(1):56-58.
[2]孫根年.高師地理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系統工程方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29(1):90-95.
[3]張海鷹.高師地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研究[M].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理論觀察雜志社,2006.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 SJGLX266);信陽師范學院青年基金項目(2013-QN-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