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是一所“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學校,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學之一。從20世紀90年代末引進第一位心理專業教師開始,人大附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與實施、教材編寫、心理咨詢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形成“面向全體、個別輔導”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經驗豐富,成效突出。
為了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重視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通過課程、講座和團體活動等,面向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尤其是班主任以及家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選修課,設立學生心理社團等,每學期組織一兩次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以年級為單位的家長心理專題講座。而且,會為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專業和有效的幫助。對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發現并為其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當學生在學業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及時甄別其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通過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和家庭治療等方式,調動教師、家長及同伴資源,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改善心理健康狀況。
此外,我校也非常注重研究、分析和運用家庭對學生心理所產生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的心理問題,尤其是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一般都和家庭有直接關系,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有家庭的介入,改變父母的教養方式,改善夫妻關系等。另一方面,通過家庭的積極改變,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做法
1. 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劉彭芝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在人大附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由校長直接領導、人大附中心理教研與咨詢中心負責開展、各部門相互配合、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強大保障。
2. 打造專業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
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全部擁有正規的心理學專業教育背景,形成老中青梯隊。現有專職心理教師8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6人,1人為北京市心理學科帶頭人;兼職心理教師2人,為留美歸國人員,其中博士1人、碩士1人。師生比約為1∶500。而且,學校為心理教師職稱評定提供保障,其中4人擁有高級教師職稱。
3.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選修課、研學課和研修課
在初一、初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每周1課時,有效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普及每個學生。在初中和高中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每周2課時)、研修課(高一每周2課時,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班每周3課時),在高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學習課程(每周2課時),為對心理學有濃厚興趣、對解決自身心理問題有強烈需求的學生提供選擇。必修課采用統一教案和課件,其他課程由主講教師備課,經教研組集體備課后形成教案,德育以及其他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會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與知識。
4. 開展專業心理咨詢服務
學校設有心理咨詢室,開辟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兩個空間,周一至周五中午、下午各1個半小時(每周共15小時)為值班時間,心理教師輪流值班,其余時間則根據需要隨時提供咨詢服務,建有嚴格的心理咨詢制度,保證私密性和安全性。根據統計,每周平均咨詢來訪者(含學生、教師和家長)約為1 015人次。特別重視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有近一半的案例是關于家庭咨詢與治療的。
5. 啟用心理健康教育專用教室
鑒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性和互動交流為特點,學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用教室,配備可移動桌椅、貼寫墻、書柜等相應的設備設施,由專人負責管理。
6. 加強教師備課、教研和培訓活動
采用集體備課形式,根據實際情況,每周或至少每月定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交流和教研活動,統一教學內容和進度,保證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與有效性,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教師互為督導,分享心理咨詢個案。除了參加校本培訓和區培訓、邀請專家來校培訓外,每位教師每學年都有一次外出培訓的機會,每學期的培訓數為15課時以上,承擔市區級科研課題,撰寫科研論文,鼓勵教師編寫教材、發表文章和出版書籍。
7. 開展專題講座
每學期設有針對家長、學生和教師的專題講座,包括小型座談會和團體活動,內容涉及青春期學生心理特點、父母遺傳和家庭氛圍以及教養方式等對孩子的影響、異性交往、緩解考前焦慮和生涯規劃設計等。
8. 制定并落實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學校已經形成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校領導、德育教師、心理教師、班主任、科任教師、年級組長和學校保衛部門等緊密聯動,在心理危機事件出現苗頭時能夠及時進行干預。
9. 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保障充分
學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超過生均10元,而且校園文化以“愛與尊重”為核心,營造出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 實現心理健康理念與知識全覆蓋
教師方面,在劉彭芝校長提出的“每個教師都應該是心理教師”理念的倡導下,通過培訓、心理教師專題講座以及與其他教師多種形式的溝通,全體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儲備、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的技巧等方面得到提升。學生方面,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社團活動等,對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有基本的認知和體驗,當自身或同伴出現問題甚至只是存在學習、生活上的小困難時,都能夠自覺地思考與心理的關系,有意識地積極想辦法改善,并在需要時主動而坦然地前往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家長方面,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心理的重視已強烈地影響到家長,很多家長能在學生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時主動提供幫助,也有不少家長會主動找心理教師尋求專業咨詢,咨詢內容包括如何改善夫妻關系、如何與孩子更和諧地相處等。
2. 積累系列校本課程教案、課件及課程實施相關素材
近年來,學校在課程建設中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著眼于發展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其健康和諧發展。必修課方面,學校在近20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于2012年與香港青年發展基金合作,引進香港石丹理教授主導編著的《共創成長路》,現已形成初一、初二年級“成長心路”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擇有針對性的主題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選修課方面,先后開設潛能開發與發展、生涯規劃、心靈成長小組課程、心理治療基礎、社會心理學等課程。研修課方面,開展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義務獻血等公益活動,以及創造力培養、生涯規劃與發展等。研學課方面,每學年有100多個學生選擇心理學科研學課,每個學生都會進行心理小課題研究。
3. 建設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團隊
學校已成功建成一支專業水平高、綜合素養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社會影響廣泛。此外,學校設有心理教研與咨詢中心,高學歷的心理教師團隊在課堂教學、心理咨詢、課題研究和專題講座等方面表現出色,注重個人修為與專業素養,每年都會舉辦市、區和校級公開課,而且學校為心理教師的再教育和再培訓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和科研論文先后獲得市區級一、二、三等獎,1位教師作為訪問學者于2012年在美國麻州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編寫出版三本校本教材《男生女生》《情緒的控制與表達》《學習與心理》,個人專著《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合著《健康心靈勝過優異成績》,在《中國教育報》《法律與生活》等國內外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在專業領域和社會領域擁有較大聲譽。此外,學校還帶動人大附中分校、二分校、西山學校、朝陽學校和翠微學校,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寧夏六盤山實驗高中等聯合學校的心理教師共同發展,教師受邀在全國各地舉辦過數十場心理專題演講,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4. 及時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及時干預,未發生任何重大惡性事件。學生的大小心理問題能被及時發現,約10%的學生接受過心理教師的專業心理咨詢;已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動,家長能主動配合幫助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學年有2~3例有嚴重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學生經轉診、休學治療,再經心理教師、德育教師共同面談后確定其是否能回校復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校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我們的展望
學校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未來5年,我們將在繼續抓好學生、教師和家長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礎上,著重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成長心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編撰和出版,為全國各地的心理教師提供一套系統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教材,開展師資培訓。在前期已完成的我國香港地區成熟教材《共創成長路》本地化,并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實施、前后測研究分析的基礎上,且由于這套教材具有很高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系統性,我們已于2015年組織編撰完成初一、初二、高一3個年級的《成長心路》教材工作,并將此項工作納入課題研究中,資金充足,已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系好編輯、出版事宜,預計將于2015年10月初出版。出版后將向全國推廣,在前期與其他部分學校的商談、合作中,我們發現他們對這套教材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2016—2018年將對部分有需求的學校開展教材實施的教師培訓工作。
第二,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心理咨詢技巧,使他們在5年內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心理咨詢教師,進一步推進心理教師全員化。學校現有的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素質高,學歷高,已能進行良好的課堂教學,但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在心理咨詢方面較為欠缺,而心理咨詢技巧是心理健康教師最為重要的技能。為此,我們將通過外派培訓、個案督導等,幫助青年教師獲得良好的心理咨詢技巧,形成親和力、悅納性等必備的人格特質,使學校的心理幫扶工作再上一個臺階。計劃在5年內再引進兩名專職心理教師,根據學校需要,在高一年級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
第三,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形成家庭、學校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局面。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怎么高估都不會過分。今后,我們不但會繼續為家長開辦心理健康講座,提供個別心理咨詢服務,還將嘗試舉辦家長工作坊,就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厭學、網絡成癮、暴力、抑郁、精神疾病、提升抗逆力等專題開展活動,為家長提高預防、應對孩子心理和行為問題的能力,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第四,向社會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做法,服務社會。學校將繼續鼓勵心理教師通過發表文章、著書立說、開辦講座、接受采訪等途徑,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預防和緩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傳播知識、技巧與經驗,為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共同幫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我們的一份貢獻。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體教師和家長的參與。我們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通過講座、座談和讀書計劃等,促進全體教師和家長了解與掌握心理知識,并能有效地加以運用。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