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紅
雨果說過,比海洋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可沒有知識栽培和澆灌的心靈是悲哀的。因為一個人活著要有點兒恬靜,有點兒充實,有點兒價值,就不能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就不能不讀書,希望我推薦的這兩本書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上學時,我很喜歡讀書,也讀過不少經典名著。工作后,在讀書和學習方面就有些懈怠,但激勵我重新捧起書閱讀源于一件小事。那是2005年春天,我的一篇小文在《東營電視報》發表了,記得標題是《愛書者的幸福》,這讓我很受鼓舞,也激發我看書和寫文章的興趣。直到現在,我在專業期刊和文學類雜志上已發表過很多論文、教育隨筆、散文和小說,就像農人期望耕種的莊稼收獲一樣,這些“豆腐塊”給我帶來絲絲成就感和自我存在感,也成為我繼續學下去和寫下去的動力。
我經常把書上看到的有趣故事和見聞講給班中學生聽。閱讀《游走廢墟》一書后,我會給小朋友講江南水鄉夜航船、敦煌莫高窟、甘肅蘭州白蘭瓜和廣州絢麗多姿的花市;看過《回望兩河》后,我會給他們講埃及金字塔、希臘巴特農神殿和文學巨匠安徒生出生的地方—丹麥。記得小朋友們聽完后,會無比神往地對我說:“老師,書中有趣的故事真多!我長大后,也要到世界各地旅游!”我對小朋友的想法表示贊許。同時,心里也很是欣慰,相信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會讓他們受益
終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應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放幾本喜歡的書在床頭,在疲憊煩惱時,在陰雨連綿的日子,在寂寥寧靜的夜晚,靜靜地捧讀,用心聆聽書中人物的侃侃而談,用心靈觸摸生活真諦,不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嘛!
但讀書要慎重選擇。在這里,我向大家推薦兩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第一本:《你永遠不要說》,文學類,畢淑敏。
一直就非常喜歡畢淑敏的作品。無論是她的散文,還是小說,我都喜愛。她的文字細膩、靈動,字里行間流露出樸實與善意,婉約中滲透剛毅,沉穩中凸顯坦然,深深地感動著我、吸引著我,讀過后感覺猶如食過橄欖,嚼過甘飴,回味無窮。
畢淑敏17歲便來到海拔5 000米的西藏阿里當兵。在蒼茫的雪域高原上當兵,生活艱苦,但每個人都充滿樂觀,一起用心演繹生活的快樂音符。畢淑敏用飽含瓊漿玉液的細膩筆觸,繪聲繪色又輕松幽默地描述出雪域高原上的生活經歷。
畢淑敏的親身經歷,讓人覺得不只是有趣、新穎,還感動于她對心靈探索的價值及給人以啟迪的哲理。有時候,我們雖然不能選擇生活方式,但可以把握生活態度,尤其要有熱愛生活的態度,保持這種良好心態。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們往往會被喧囂浮躁的心緒所左右,失卻生活目標和樂趣。那么,就讓我們多讀讀畢淑敏的作品吧!它會幫助我們活得更輕松,更快樂,更聰明,更善良,更有價值!
第二本書:《姥姥語錄》,文學類,倪萍。
這是姥姥與外孫女之間的一個個真實的愛的故事。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作者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自己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身受用的生活大智慧。書中最打動人的有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每個人的家中都有老人,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趁親人還健在,讓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生活得幸福和滿足。
雨果說過,比海洋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可沒有知識栽培和澆灌的心靈是悲哀的。因為一個人活著要有點兒恬靜,有點兒充實,有點兒價值,就不能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就不能不讀書,希望我推薦的這兩本書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