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道?張曉
導語: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的奠基人與開拓者,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早在1923年,他就創辦了南京鼓樓幼稚園,開創了中國現代兒童教育的先河。他倡導并踐行“活教育”,提出“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教育價值觀,主張“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堅持“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學觀。參與本次研修的新入職教師聆聽了柯小衛老師以“活教育的生命力”為主題的陳鶴琴教育思想與實踐講座,并以同伴研修的方式圍繞“如何認識陳鶴琴教育思想”進行互動交流和資源建構,共同分享各自對陳鶴琴教育思想的初步認識。
研修主題:認識陳鶴琴教育思想
討論問題:你理解的陳鶴琴教育思想最重要價值是什么?它對于我們做好幼兒教育工作有什么參考作用?
主持人:北京市教育學會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理事長張鐵道
張鐵道:柯小衛老師剛才給大家做了“活教育的生命力”專題講座。我們在活動之前也為大家在《研修手冊》里摘錄了一些陳鶴琴先生的語錄,大家可以隨后閱讀。我們這次的研修專題是“你理解的陳鶴琴教育思想最重要價值是什么?它對于我們做好幼兒教育工作有什么參考作用?”
張鐵道:各位老師,我們下面開始進行交流。我特別要提醒各位,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三個層次的學習。第一,每個人的獨立思考,這是個體學習。第二,小組交流,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小組代表向全體分享,這是大會交流學習。請各位要傾聽別的小組的意見,大家相互學習。
陳鶴琴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價值
● 主張讓孩子做中學、玩中學。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它們可以作為兒童學習、探索的環境、資源和材料。教師要鼓勵兒童盡量去體驗,從中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和操作經驗。
● 結合兒童心理的特點,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兒童的興趣和想象力。應該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適當的游戲內容。
● 幼兒教育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兒童,更重要的是教兒童如何做人。要從小塑造兒童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要在每項教育活動中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目的是促進兒童更好地發展。
● 他不僅在教育觀、幼兒心理學等方面奠定了一個專業理論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明確了幼兒教師的職責,提供了比較具體的教學實踐策略,來支持新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 通過國外的學習,再結合中國國情、文化背景,不斷積累、沉淀,形成了本土特色的教育思想。
對我們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參考作用
● 有助于我們明確幼兒教師的職責和責任。
● 我們要讓兒童在自然、社會和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學習,重視環境對兒童的影響。要注重兒童發展的整體性,使兒童接觸更多的事物,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擴大視野和經驗。
● 我們要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引發兒童主動學習的興趣,還要根據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動空間,圍繞目標分層次提供操作材料。
● 我們要給孩子更多游戲的機會,利用環境,以兒童為中心,采用游戲的方法來發展兒童的能力。
● 我們要將尊重、平等融入兒童的一日生活,讓兒童快樂成長、健康發展。同時,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家長。
● 日常生活當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教育資源。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兒童。
● 我們要學習陳鶴琴先生凡事都要少煩惱、多笑容,通過我們的狀態影響孩子,讓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得快樂、開心。
張鐵道:各位老師都是了不起的“90后”!我聽了感到很受啟發。我先嘗試歸納一下大家的想法,然后再請柯小衛老師回應一下大家的問題。
剛才在記錄幾個組發言要點時,我寫了5個主題詞:理念、價值、目標、方法、教師。
● 陳鶴琴先生早年在國外學習過,但是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國內做本土實踐。他的理論和學說都是把國外的理論和自身教育實踐結合之后產生的。所以,我們讀起來會覺得既有高度,又新鮮,又有概括性,同時又特別接地氣。
● 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兒童為中心,主張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體驗、去探究,并以此為課程及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他主張老師不僅要引領兒童學習,也要引導他們做人。陳鶴琴先生教育實踐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注重把兒童的實際生活作為課程,把來自生活中和大自然當中的很多素材作為教育和教學的資源。
● 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很多實際可行的教學方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貼近兒童、貼近生活、貼近自然。他主張兒童做中學、玩中學,結合生活去學,借助游戲和活動去學,教師在當中進行啟發式的教學。各位老師的交流也說明,陳鶴琴先生對我們的幫助更多的在于他帶給了我們教學方法。
● 陳鶴琴先生特別重視教師。他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和支持兒童的學習,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創建兒童自主學習的主題和環境。
大家的交流顯示,我們學習和實踐陳鶴琴教育思想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怎么能讓兒童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通過聽課學習,每個人腦子里已經有了一個陳鶴琴,但通過我們的互動交流,就有了一個大家共同擁有的、更為全面的陳鶴琴。這就是教師研修的價值。下面,我們再請柯小衛老師來就大家的討論進行點評。
柯小衛:我真沒想到,很多老師第一次接觸陳鶴琴教育思想,就能有這么豐富的感悟。我非常激動、非常感動。謝謝你們!
第一,關于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我想強調:做任何一種工作,特別是做幼兒教育,首先取決于你對于教育的認識。教育的立場站得對不對,決定了你的工作方法有沒有成效。
第二,教育目標就是我們培養兒童要達到什么目標。陳老強調要培養現代兒童,而不是傳統兒童。培養現代兒童就會涉及他們在身體、情緒、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發展。陳鶴琴先生非常強調,應該培養會動手、有思想、有活力的現代兒童,而不是只會背書,只會當“小順民”“小工具”的兒童。兒童從小有活力,長大后就有建設的能力、服務精神、合作態度和世界眼光。
第三,任何教育都要有科學依據。幼兒教育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有心理學基礎,要從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規律出發。另外,它還有標準。每一項教育活動成效如何,教多少,南京鼓樓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計量表、游戲計量表,小班掌握多少、中班掌握多少,都有可量化的標準。
第四,陳鶴琴先生強調兒童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特定環境熏陶下發展起來的。
張鐵道:非常感謝柯老師!柯老師剛才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我把他補充過程中提及的幾個主題詞再強調一下。
學習陳鶴琴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要喚起我們的教育理想,從幼兒本能、思想、行為習慣、創造力、合作意識等方面進行整體認識。他還談到了教育理論和工作標準的要求。另外,他也指出幼兒是有潛能的,但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被引導、被激發出來的。這些對我們大家都有很大啟發意義。
我相信,通過這一個話題的討論,我們就找到了陳鶴琴的教育思想和我們在座各位老師的關聯,明確了它在哪些方面能夠給我們力量,給我們指引。
小結:本專題記述了新入職教師對陳鶴琴教育思想認識的真實過程。大家聽取了專家的講座,并根據《研修手冊》預先設計的問題,對講座所帶來的收獲和啟發進行了反思和
記錄。
在此基礎上,組織者采取教師互動研修方法引導新入職教師在專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大會分享等活動,從而對于陳鶴琴教育思想及其實踐價值獲得了共識:要注重把生活作為課程,把來自生活中和大自然當中的很多素材作為教育和教學的資源;要讓兒童在做中學、玩中學,結合生活去學,借助游戲和活動去學,進行啟發式教學;要引導和支持兒童的學習,創建兒童自主學習的主題和環境。同時,大家也體會到,陳鶴琴教育思想和實踐使大家明確了作為幼兒教師的責任、職責以及具體教學策略,這有效地支撐了新手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并且深深地感染著他們,激勵他們以積極、向上、樂觀的做人、工作和生活態度,去用心發現和對待每一個孩子,去積極地影響孩子和家長們。
之后,組織者又從理念、價值、目標、方法、教師等五個方面對陳鶴琴教育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提煉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對新教師們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更深層次地促進了教和學的對話,加深了大家對陳鶴琴教育思想的理解。最后,組織者又進一步總結,學習陳鶴琴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要喚起新教師的教育理想,讓兒童快樂地學習和成長,要對兒童給予整體性的認識,認識到他們的潛能,并引導和激發他們。
通過本專題的討論交流,新教師深切地感受到了陳鶴琴教育思想的價值,并找到了和自己的關聯,這為新教師提供了前進的力量和指引。
(執筆人單位:北京開放大學)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