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碩?張婍
素質教育是當代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深化的標志,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同時,素質教育應以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為依托,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開展屬于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學校課程特色化建設以北京市教委相關工作要求為指導方向,在課程改革實踐過程中,以開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為基礎,以教師隊伍發(fā)展為重點,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最終目的。
2015年,依托北京市教委體衛(wèi)科“北京市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fā)展”工作(以下簡稱“高參小”工作),北京聯(lián)合大學與朝陽區(qū)7所小學牽手,借助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的資源優(yōu)勢,黃胄藝術實驗小學在心理健康課程體系中結合藝術小學的特點,針對性地開展“兒童專注力培養(yǎng)”“兒童美食心理學”等特色心理課程。高校和小學開展深度合作、共享資源,為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良資源打通渠道,創(chuàng)造條件,切實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做實做全。
一、交流碰撞,共助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jié)摿薮?,可塑性強,變化快,如何抓住學生這一關鍵發(fā)展時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已成為黃胄藝術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難點和重點。
2015年3月初,北京聯(lián)合大學心理學系的多位教師,開始在黃胄藝術實驗小學開展調研活動,并與學校領導、教師進行座談,對小學目前的心理健康課程現狀和課程設計、實施進行交流討論。經過雙方的交流碰撞,高校和小學對雙方的需求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如何利用高校資源開展小學心理課程,成為雙方共同的研究課題。小學教師對小學課堂有較好的掌控能力,了解小學生的語言和情況;高校教師比較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知道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和課程。為了更好地做到優(yōu)勢互補,在幾次座談中,雙方教師建言獻策,確定要在一年級的課程體系中開設心理課程實驗班,針對學生中的常見問題,開展“兒童專注力培養(yǎng)”“兒童美食心理學”兩門心理課,在授課方式上采用高校教師授課、本??迫谓處熤痰男问?,不僅可以解決高校教師不熟悉小學課堂的情況,也有利于小學教師學習心理課程,并為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滲透打下良好基礎。此外,為進一步保障教學效果,促進家校合作,在心理課程體系板塊中還可以增加感恩教育、家長課堂、教師心理培訓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深入課堂,用游戲和藝術讓學生在玩中成長
作為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除了剛進入新環(huán)境所帶來的適應問題,其年齡特點也決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的特征。結合這一特征,學校開展以團體游戲為主的注意力培養(yǎng)課程。而且,小學生正值生理高速發(fā)展期和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的關鍵期,健康、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同樣至關重要。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帶領其課程團隊,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融合健康飲食知識,研發(fā)出“兒童專注力培養(yǎng)”“兒童美食心理學”特色課程。
1. 專注力培養(yǎng)課程
“玩”是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游戲能促進兒童感知覺的全面發(fā)展。如今,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工作比較忙,客觀上造成孩子和伙伴們一同游戲的時間少。專注力培養(yǎng)課程抓住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的教師采用游戲的形式,以注意力培養(yǎng)為主線,以注意力的不同維度為參考,結合思維、想象、記憶等方面,設計適合一年級兒童的心理游戲。
以“找不同”為例,對于簡單的游戲,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變化出不同的玩法,達到不同的訓練效果:讓學生在兩幅黑白圖片中找出彼此的不同點,訓練學生視覺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在圖片的不同位置填色且不能出框,訓練學生注意力的維持度,與此同時,鍛煉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根據圖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和想象,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想象能力……
在高校教師專業(yè)技術的指導下,各種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的小游戲經過再創(chuàng)造,變?yōu)樯钍軐W生喜愛的心理游戲。為了符合黃胄藝術實驗小學藝術校的定位和發(fā)展特色,在心理游戲設計中,融合繪畫、歌唱、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在一年級借助游戲獲得心理成長,培養(yǎng)藝術感知力。
2. 兒童美食心理學課程
食物往往能帶給人們強烈的幸福感,而對于兒童來說,種類繁雜、色彩鮮艷的美食往往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如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角度,都格外重要。兒童美食心理學課程,基于兒童發(fā)展和教育心理學理論、語境行為主義的關系框架理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技術,將兒童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和飲食行為習慣培養(yǎng)融入飲食教育實踐中。
課程以兒童健康的飲食內容和行為習慣入手,采用圖片展示、編寫歌謠、故事、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兒童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這一年齡特點學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出良好的飲食觀。同時,借助心理學技巧,減少學生在飲食方面出現挑食、偏食、不良飲食習慣等問題,將美食和情緒、人際關系、感恩等與心理主題做關聯(lián),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身心素質。
2015年6月,參與“兒童美食心理學”課程研究的師生以心理劇《我的活力早餐》的形式,向“高參小”項目學校的領導、教師和家長呈現出一場精彩演出,在獲得教師、家長充分肯定的同時,該劇的排練過程對每位學生的心理成長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全班21位小學生全部上場參加,從個別學生怯場到舞臺上的自由展現,從一句句讀臺詞到流利對白,從組織站位混亂到正常表演有條不紊,兒童美食心理劇的排練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健康飲食的認知,更能從適應力和自信心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點面結合,全方位推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如果說一年級開展的兩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黃胄藝術實驗小學的“點”的話,那么,這些課程和教師培訓、家長沙龍以及學生專題講座則共同構成該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面”。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獨立于學科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家長的貼心陪伴。同時,應針對不同年級具有的特殊性,開展主題不同的講座課程。因此,黃胄藝術實驗小學根據具體情況和需求,邀請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師,開展針對不同受眾和主題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 教師培訓
針對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大的現狀,教師培訓以舒緩教師工作壓力為主,通過視頻教學、穴位按摩、音樂放松、實踐互動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方式,使教師掌握克服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學會對焦情緒,評估強度。同時,引導教師用游戲的方式處理心理問題,用生動的形式告訴大家心理學也可以很好玩,讓他們了解如何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學科融合。
以彩泥為例,教師可以先將彩泥捏出自己心中的壓抑形象,通過心理引導,逐步修補成為心中的美好形象。在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每名教師要多想想自己所擁有的,以提升自我幸福感;想想自己的不足,以此變成自己的成長動力。
對此,教師培訓可以有效調整教師心理的不良情緒,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對困難和壓力也形成較為明確的認識與理解,對新學期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及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與鋪墊作用。
2. 家長沙龍
黃胄藝術實驗小學家長協(xié)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本學期,為了全面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長協(xié)會增添家長心理沙龍活動,邀請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教師,針對家長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講解和解答。
同時,家長沙龍以討論的形式,以時下熱門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為例,剖析當前家庭中常見的親子教養(yǎng)問題,用家長最熟悉的方式引入,逐漸引導他們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行為,陪伴孩子,與學校一同促進孩子的心理成長。
3. 主題講座
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黃胄藝術實驗小學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心理團體類活動。以六年級學生為例,在畢業(yè)前開展“感恩母校”“適應新環(huán)境”等心理講座,通過團體活動和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新常態(tài)與新探索
黃胄藝術實驗小學自開展心理健康課程以來,已初見成效,但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學校將心理課程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其中,不僅是心理課程的系統(tǒng)化,同時也應讓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系統(tǒng)化,讓學生、教師和家長都可以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我們也將進一步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2014—2015學年,黃胄藝術實驗小學已經和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合作,編寫心理健康類課程校本教材3本,在下學期的課程中,學校不僅會在課程設計上尋求創(chuàng)新與超越,同時會將課程和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掛鉤,開展相應教科研活動。
在課程設計方面,基于現有的師資和課程內容,應對高校及小學教師開展相關培訓,邀請中小學名校長、名師以及心理學專家,為小學心理教師授課增添新的靈感。同時,采用微課等形式,拓寬教師間的課程交流模式和方法,幫助教師提高授課能力。最后,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課程授課模式,可以設計親子游戲手冊或開展校園親子活動等,拓寬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讓家長參與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加強家校合作。
在教科研方面,黃胄藝術實驗小學和北京聯(lián)合大學聯(lián)手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將共同以心理健康為主題,開展適應于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教科研工作,通過專家論證、大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等形式,對小學心理健康類課程的開展實效進行跟蹤調查,科學化地論證課程對學生發(fā)展的實效。
總之,以黃胄藝術實驗小學為代表的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特色化建設,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發(fā)展空間,對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實現學校辦學理念、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心理健康課程特色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國家、地方、社會和家庭的多方面支持,落實課程理念,需要不斷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資源開發(fā),最終鑄就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作者單位: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