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琳娜
摘 要: 為了更好地培養初中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為高中學習地理打下基礎,作者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三點策略:首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最后,加強課堂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教師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節課里。
關鍵詞: 初中地理教學 學習興趣 主體地位 生活實際 思維能力
引言
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它與多學科交叉聯系。在初中階段,地理作為小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不重視,甚至有些學校的領導教師十分輕視地理教學。目前,全國只有少數省份把地理作為中考科目,成績記入中考總分,導致很多高中文科生,學習地理困難,高考成績總會因為地理學科不理想。為了讓學生在初中階段盡可能多地掌握地理知識,并靈活運用。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因此,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淺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地理教學中,要加倍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教師如果喚醒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求知欲望,學生才會尋找獲得知識的辦法,才會主動地獲取知識[1]。
地理學科是探究人類環境奧秘的學科,涉及的獵奇奧秘很多。例如在教學《緒言:與同學們談地理》一課時,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向學生介紹百慕大三角、自然災害、民族宗教、建筑藝術等,多媒體展示一年四季鳥語花香高大密集的熱帶雨林,以及我國許多地方春光明媚、夏景濃艷、秋高氣爽、冬裝素裹等風光,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并逐漸將它們與初中地理知識和方法的學習聯系起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海陸的變遷》一課時,教師可以“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導入新課,讓學生觀看《神仙傳·麻姑》動畫視頻,并思考:麻姑曾經幾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通過這個視頻學生初步理解滄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海陸變遷,海陸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接下來學習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做好鋪墊。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贏得學生的尊敬與喜愛,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教師的服飾應該簡單整潔大方,顯得簡單清雅些。地理教師還應該多讀書,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教師素質,必須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完善自己。
二、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初一地理上冊主要是講自然地理的內容,有些抽象且難度較大。這部分教學,應積極采取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采取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討論方式,給學生布置些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有合作完成知識點學習的時間,人人都有機會發言,這樣的教學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2]。
例如,在教學《世界的氣候》一課時,首先給學生5至8分鐘自主學習,結合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回答以下問題:(1)找出世界氣候類型共有多少種?(2)找出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氣候類型?(3)找出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4)閱讀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說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寒帶氣候的特征?自主學習后,進行五分鐘左右的小組合作討論,這個討論的過程正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討論結束后每小組分別派代表進行展示,各小組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為各小組加分,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會這四大知識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時刻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從主角變成配角,使自己逐漸變成一位優秀的引導者,并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問題,提出問題,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尤其要關注后進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發言。
三、加強課堂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生活和地理是統一的,可以說,生活是地理學之源,沒有生活就沒有地理學。而地理是生活之眼,有了它我們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生活世界[3]。所以,要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結合,不斷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地球公轉產生晝夜長短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回憶:“寒假與暑假晝夜長短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在寒假期間早上6點半起床,天還沒大亮,而晚上5點左右天就黑了,暑假期間,晝夜長短的情況正好相反。”又如在教學《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一課時,可以向學生多介紹特色民居,西亞熱帶沙漠地區降水較少,氣溫較高,所以當地的房屋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墻厚可以減少白天通過墻壁傳導進來的太陽熱量,小窗可以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吹來的熱風。在東南亞熱帶地區,氣溫較高,濕季降水較多,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既可通風透氣,又可避免潮濕。除此之外,再讓學生思考還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們與當地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學生一定會回答:“東北地區的農村因氣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墻體較厚且有火墻和火炕的居室。黃土高原有堆積很厚的黃土層,氣候相對比較干燥,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建成窯洞居住。”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高效率地活躍學生的思維。
結語
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過程。初中地理教師有義務和責任,讓學生真正學會并領悟地理知識,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要認真做好教學規劃,每學期,每個月、每周、每節課都要嚴格按照這個目標進行,對初中地理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變革。
參考文獻:
[1]任麗欣,周有桂.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淺談.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28(5):57-58,61.
[2]陳偉超.談初中地理圖表的教學.教育教學論壇,2014(27):66-67.
[3]史麗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4(24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