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玉
近兩年來,媒體上接二連三地報道多起在校中學生暴力傷害他人事件。這些所謂的“問題少年”侮辱、傷害他人的手段相當野蠻、兇殘、惡毒,令人十分震驚。同時引發公眾深切的憂慮,并引起對此類現象的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個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們變成如此可怕的“問題少年”?探尋問題的結果,最終都歸結于社會、家庭、學校及個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當然清楚地意識到是諸多因素才導致問題少年的出現。但對于這些本屬于我們教育的對象,我們不能僅停留在思考原因的層面上,應該意識到肩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盡我們所能在工作中關愛他們,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走向社會、造福社會。那么,怎樣才能盡自己所能做好教育工作呢?我覺得至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顆愛崗敬業的心和一顆博愛寬容之心。所謂“親其師,信其言”,要想把學生教育好,就必須得到他們的認同、愛戴,以愛喚起學生對我們的認可,才能讓他們樂于接受我們的教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一名母親,我們對這句話的感受應該更深。希望將來自己孩子的老師能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那么,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不應該發自內心地關愛他人的孩子嗎?尤其是農村中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曾有一名高二年級的女生,在我的細心觀察之下,發現她有早戀的問題,找她談心。由于平時對她關懷備至,她對別人難以啟齒的問題,竟然會向我坦誠。說她從初二年級就開始談戀愛了,因為從小父母關系不好,讀初一時父母離婚了。這個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跟著母親生活的她在母親望女成鳳的期盼下和過于擔心的緊密盯防之下,孤獨寂寞,彷徨無助,覺得太多學習、生活壓力無從釋放,原本活潑開朗的女孩子漸漸變得內向孤僻,最終走向早戀的迷途。試想,對于這樣一個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我們能一味責怪她不認真學習嗎?在農村,有太多需要關愛的留守家庭和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我們。
身處農村中學的我們應該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農村的社會現狀及很大一部分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村家長對孩子成長造成的諸多不良影響。面對的絕大多數學生是被專家定義為“學困生”或“后進生”的群體,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已經無藥可救,任其自生自滅,不懂甚至不想辦法幫孩子提高成績。認為學習靠孩子自己,到學校讀書就全靠老師,從而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和老師。面對這樣的農村教育環境和學生,難道我們能不面對現狀而選擇怨天尤人嗎?面對這樣一群缺乏關愛鼓勵、飽受責罵摧殘的弱勢學生群體,當他們因為家庭問題而消極悲觀時,當他們因為學習壓力大而退縮厭學時,當他們因為處于青春叛逆期而彷徨迷惑時,便很容易出現諸如逃學厭學、打架斗毆、抽煙早戀、迷戀網吧等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問題的出現決不能簡單地全都歸咎于未成年學生。對于他們,我們應明白“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是太多外在不利因素害了他們。明白這點,我們更應該有一顆包容之心。因為農村家長已經習慣把子女的教育問題都推給學校和老師。老師絕對不能像踢皮球一樣把學生推給家長。多少問題少年的出現正是因為家長缺乏寬容而導致孩子叛逆、厭學、離家出走,最后墮落為危害社會的人。作為教育管理者的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寬容的關愛,允許他們犯錯誤。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犯錯誤時幫他們分析原因,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不斷鼓勵他們改正缺點,給予他們不斷進步的時間、空間,一步步關注他們健康成長。
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尋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不能再以成績的優劣判定學生的優劣。應該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否則,面對眾多學困生、后進生,一味強調學習成績不僅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帶來更多不堪學習壓力出現的問題,如違紀、輟學、出走、自殺等,后果是十分嚴重的。我曾經在高二年級接手了一個基礎班的班主任工作。這個班級在高一年級的時候,經常被很多科任老師反映問題,如班級學習氣氛很差,學生班級榮譽感不強,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課、衛生工作不合格、不按規定穿校服、頂撞老師、打架斗毆等。但我在高二年級接手這個班級時,不再一味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是換另一種教育思維,充分挖掘這些學困生、后進生身上的潛能,尋找他們的優點,鼓勵他們多參加學校的活動,在參加活動中找到自信,進而促進他們積極面對學習。如普通話讀音標準規范又開朗活潑的學生鼓勵其報名參加演講比賽;身體素質好又有運動天賦的學生鼓勵他們參加校運會和其他體育賽事;書法好的學生鼓勵其參加書法比賽;懂得下棋的同學報名參加棋類比賽……諸如此類,班級中的大部分同學都能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展現自我風采,得到歷練,獲得名次,找到自身價值,從而找回自信。當學生的名字和班級一次次在全校集會中被點名表揚時,當一張張獎狀從校長手中頒發到學生手中時,當全班同學乃至全校學生為獲獎同學鼓掌歡呼時,班級凝聚力漸漸形成了。試想對于一群不受關注、默默無聞、飽受歧視、迷失自我的后進生,竟然能在學校諸多活動中戰勝以前心目中高高在上、自視甚高的所謂優等生,對于他們來說,何止是一種喜悅滿足?更多的是一種自信,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正是在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在還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班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逐漸促進班級學習風氣形成,得到所有科任老師的一致好評。就連學校領導也難掩喜悅之情,經常當著老師或學生的面表揚這半年來班級面貌和學習風氣的可喜變化。
三、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并不只是指科任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還指作為一名優秀班主任應具有的高超的管理技能。同時,做到“身正為范”尤其重要。學校平時很注重對學生常規養成教育的檢查,要求學生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我每天提前到教室里,一則給學生做出好榜樣,促使他們自覺準時到教室參加早讀;二則可以及時督促學生做好衛生保潔、穿好校服、誦讀課文等工作;三則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了解班級情況,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當然,對于犯錯學生的批評一般在教室外單獨進行,不會在全班同學面前毫不留情面地批評。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極強的,大庭廣眾之下的批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只會激起他們的叛逆心理或造成其自卑心理,對其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對于這點最深刻的印象是從我剛上幼兒園中班的小女兒身上感受到的。因為有一次她犯錯之后被我在一群孩子面前批評,事后在睡覺前的交流教育時,她很委屈地說不想在很多人面前被爸爸媽媽說,會很丟臉。由此,我深深感受到連一個四周歲大的孩子都不想在同學面前被人批評,更何況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因此,對于犯錯的學生,我深知他們長久以來養成的壞習慣不容易一下子完全改正過來,偶爾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理解。根本不必因此認為他們屢教不改、無可救藥,公開嚴厲地批評教育。我總是在發現他們犯了一些小錯誤之后,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找他們談心,了解真正的原因,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介紹一些有效的方法措施,鼓勵幫助他們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接手高二年的那個基礎班之后不久,有一次檢查學生做課間操時,發現有位女學生沒有請假缺席做操,就到教室看看,結果不在教室,等了一會兒之后,她從洗手間出來,臉上一副很輕松的樣子。我本以為她因為身體不舒服而曠操,可是一叫到面前了解情況,聞到很強烈的煙草味,就問她是不是躲在廁所抽煙,她的臉一下子紅了,低下了頭。再一了解,發現她從初二年就開始抽煙了,一直到現在。難道我在全班同學面前把她狠狠批評一頓,之后再通知家長就算結束了嗎?想想,一個被當成“學困生”的女孩子竟然抽了那么多年煙,家長和老師竟然不知道?她以前受到的關愛是多缺失啊!我利用課余時間把她叫到年段室進行教育,在我循循善誘地引導之下,了解到她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歷之后,真的很同情她,深深理解以前在別人眼中是個壞女孩的種種做法。之后,我通過種種努力讓她相信老師的關愛,不斷幫她改正缺點,不斷找回自我價值,重新積極樂觀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擔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個中辛酸苦楚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深刻感受到,而看到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喜悅、滿足感足以讓人執著地堅持這份選擇。筋疲力盡、身心交瘁地累著并在學生的點點滴滴進步中快樂著,雖沒有男子漢錚錚鐵骨的鐵肩,但作為一名女班主任,我仍將以我柔弱的雙肩承擔起班主任工作,目送一批批農村孩子們健康快樂地走向城市、步入社會、邁向未來……我無悔于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