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繼俊
生字教學,本不是六年級的主要教學任務,但是對易錯、易混淆的字作一番趣味教學,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又可以增添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我在教學“裕”字時,作了這樣一番富有情趣的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字形上看出字的意思,是我們祖先的一種造字方法。古人造字時,為什么將‘裕’字造成這樣?請同學們說出你們的理由。”
學生思考了一會,徐佳儀說:“‘裕’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衣字旁,右邊是一個‘谷’字,說明古人造字時是這樣考慮的:有衣服穿,有糧食吃的人家就富裕了。”
“說得真好!那么,在我們學習生字的過程中,像這一類方法造出來的字還有哪些?我們一起來個‘生字大搜捕’,從語文書中找一下,并寫下你的想象和推理。明天我們來個‘六5造字’大交流,好嗎?”
“好!”教室里歡呼起來。
“老師,這就是今天的語文家庭作業嗎?”蔡鑫宸問道。
“是呀,就這么點語文家作,你能做好嗎?”我知道,他是怕寫作業,于是故意問他。
“保證完成任務。”蔡鑫宸的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此時,教室里沸騰了:“就這么點語家(語文家作的簡稱),太幸福了,毛老師,這是真的嗎?”
“當然了,但是你們一定要完成好,可以嗎?”
“可以——”學生拉長聲音齊聲高喊,我頓時感到這群孩子太逗了。
我一陣竊喜,這個作業他們認為簡單,是因為動手寫的量少,只是要動腦筋,是個勞心的活。我就喜歡讓他們玩點語文智力游戲,在動腦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第二天,我一早就到了教室,希望看到學生滿意的作業。
組長開始收了,很快,全班學生的作業本一本不少地都交了上來,連平時從來不交作業的戎嘉豪也交了上來。課代表告訴我,作業全齊了,臉上露出一絲得意。
“好的,老師去批閱了。我要看看,我們班上的‘語文才子’是哪些人?”
開始閱改學生的作業了,本以為習慣于定向思維框架學習中的學生沒有想象力,更沒有開拓創新思維的能力,打開作業本,改變了我的錯誤觀念,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在我的面前。
“六5解字”交流會如期舉行。
我拿著作業本來到教室,學生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看我又要給他們帶來什么驚喜。我微笑著說:“同學們,知道老師帶來什么嗎?”
“不知道,不知道……”一雙雙疑惑的眼神忽而又精神起來,因為我經常帶給他們“意想不到”。
“今天老師帶來的是智慧和創造。在同學們的努力下,我發現了我們班有許多‘語文才子’。他們能從現今的漢字中發現古人造字的靈感與智慧,你們與造字者一樣偉大。想知道一下他們的名字嗎?”
“想——”學生齊聲高喊。
“他們是:史佳琦、鄒寧、王鵬飛、高夢涵、杜黎江、茅奕飛、郭林祥、羅兢……”我一口氣報了十幾個名字。教室里開始有些騷動了,我發現他們好像發現了什么。
調皮而又不安分的蔡鑫宸一直在笑,笑得有些詭秘。
“你們在議論什么?”我點到了蔡鑫宸。他倏地站了起來,嬉笑地說:“老師,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這批“語文才子”中,成績好的并不多,調皮的學生居多。”
“是嗎,你的眼睛真敏銳,這一點你都發現了,真棒!”其實,我閱改作業時就發現了這一點。
“還是一起聽聽‘語文才子’們的發現吧。”我宣布“六5造字”正式開始。
茅奕飛首先發言,他來到講臺,露出了平日里經典的沉穩與健談:“我今天說的是‘襪’字。我想象古人造這個字時是這樣想的:‘衣’字旁代表衣布,‘末’就是末尾,‘襪’就是用衣布包住身體的末尾部分的衣物。”
掌聲響起來了,接著一個又一個學生走上了講臺,侃侃而談……
史光垚說:“古人造‘聰’字會這么想:一個人要用耳朵聽,眼睛看,嘴巴說,心里想,才能成為聰明的人。正所謂朱熹所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郭林祥說:“我說的是‘忘’字。古人認為,心里的事情消亡了,也就不記得了,所以寫成了‘亡心’。”
杜黎江說:“古人造字時想,房子倒了以后,原來的房子就成了虛無的土堆,所以寫成了‘土虛’;在比賽時,雙方的腳肯定會交織在一起,所以‘摔跤’的‘跤’寫成了‘足交’。”
他一口氣說了兩個,我微笑著點點頭,發現教室里依然小手如林,許多學生都想一展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說出自己的思考。
活動繼續進行,學生還興致勃勃地講述了如下生字:犁、馱、岔、燭、淚、拓、駐、篇……掌聲一次又一次地在教室里響起,思想的火花體現出學生超常的智慧。總以為學生沒了學習的主動與創造,這次“解字”我發現,是老師囿于學生思想的大海,小覷學生創新的巨大潛能。
這次和學生玩解字的過程,我真切感受到學生真的潛力無限,一大批平日里學習成績不顯山露水的學生,他們獨到的解字見解讓我耳目一新,讓我刮目相看。誰說他們不會飛翔,是你們沒有給他們蔚藍的天空。
這次我相信了,如果給予他們浩瀚的宇宙,他們一定能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