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小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基于這一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和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導入新課力求創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一旦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究,所以導語在新授課中很重要,導語設計就要富于變化且力求創新。如果導語設計精妙,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不自覺地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渴望得到知識,就有了動機,學習也會感到輕松﹑自如,產生良好的開端,而良好的開端則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舉手踴躍發言,提出質疑,展開討論。預設學生會提出怎樣的問題,靈活而科學地進行解答。如: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出示趣題:“小明今年10歲,小明的爸爸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8次生日,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爸爸今年多少歲呢?”這時同學們就議論開了。通常情況下,過8個生日就是八歲,可小明10歲了,爸爸怎么可能才8歲呢?質疑頓生,學生情緒高漲。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小明的爸爸有多少歲嗎?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能解答出這個問題。”這樣學生由好奇而產生了求知欲,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小學生很好動,而這恰好是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好時機。皮亞杰認為:“兒童智慧的鮮花是開放手指尖上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手做一做,才能把外顯的動作過程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把朦朧的想法轉化為實在的行動,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真切﹑可信的數學知識,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如:在教學一年級認識圖形這一課時,首先為學生準備大小形狀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及一些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給圖形分組,學生興致很高,分幾組的都有,都說出了自己分的理由。接著教師再讓學生按自己的要求去分,并觀察分在一組的圖形有什么共同點,然后師生交流。最后教師組織學生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拼成教師出示的圖形,讓學生明白這些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愉快地掌握了數學知識。
三、融數學于生活,創新想象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入課堂,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如:“元﹑角﹑分”一課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老師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個人當售貨員,其他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再角色互換。然后,教師拿著一支標價7元9角5分的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買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活化活用教材,激發創新潛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活化教材,善于在學生思維的水平面上“投石”,激起學生的思維“浪花”,教育學生不要因循守舊,困于通法,鼓勵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如:我在教學“23-9”時,不是局限在教材上的方法,而是啟發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得到了出乎預料的結果,學生一下子得出了多種解題方法:23-9=20-9+3=14;23-9=23-3-6=14;23-9=23-10+1=14;…。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學會了簡便方法的使用。
五、給學生自主表現﹑自主思考的空間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表現的空間。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練﹑自己學,這就給了學生表現的良機。例如有的學生很想成為表演者,就大膽邀請老師參與他的表演,通過表現展現自己;有的學生想當小老師,就組織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練習,培養了組織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習時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別提有多得意了。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用量角器量角”這一節內容時,剛講完,一位學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來和老師借量角器,老師借給了他,并讓他上臺演示,結果老師和其他學生都感到很吃驚,不約而同地說出來:拿反了。再仔細看,原來是他想告訴大家反著量,只要用180度減去所看到的度數也可以讀出度數來。老師表揚了他,那個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積極主動了。由此我想:對于學生的創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點的智慧火花,我們也必須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精心保護,多給他們成功的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還有很多,如:開展合作交流﹑二次開發教材等,但都要做到以下幾點: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說﹑錯誤讓學生析,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有主動權,才有主動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