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立


摘 要: 只要抓住波動特點,理解基本知識點,運用基本方法,就能輕松解決相關問題.文章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 波的圖像 解題 波動問題
“波的圖像”習題,是中學物理中較難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各自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也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只要抓住波動問題的關鍵知識點,深刻認識波動的規(guī)律,結合簡單的方法,就能迅速準確地解決相關問題.
1.基本知識點:波的傳播方向上某一質點的振動方向的判斷
抓住波的形成和傳播中質點“依次帶動”的基本原理,先明確波的傳播方向,找出“前面”的相鄰質點,如圖1,若波沿x軸正向傳播,則P點前面的質點Q點在上方,所以帶動P點向上振動.
圖1
2.基本方法:已知t時刻的波形曲線,判斷經過一段時間△t以后波形曲線的方法
波的圖像以靜止的圖形反映變化的波動的規(guī)律,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對波動演示箱的觀察,認識到一段時間△t后的波形,其實就是t時刻波形曲線沿波的傳播方向上平移v△t的距離時的波形.如果△t=T/4,則相應移動λ/4的距離.
例1:如圖2所示,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速為2cm/s.某一時刻波恰好傳到O點,那么經?搖 ?搖?搖?搖s,坐標為45.5cm的P點第一次到達正的最大位移.
圖2
分析:波傳播到P點時,P點由平衡位置開始向下振動,所以第一次到達正的最大位移還要再經過3T/4的時間.這個題還有一個解法,抓住波形平移的想法,P點第一次到達正的最大位移,其實就是第一個波峰傳到P點,這樣計算更加簡單,答案為23.5s.
3.多解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方法
多解問題的產生,一個原因是由波的傳播方向不確定引起的,另一個原因是經nT時間,波形平移nλ距離,和原來的波形重合,不能分辨而產生多解.如果題設條件中沒有說明波的傳播方向,就可能因為第一種原因引起多解,這在閱讀題目時要特別注意.
圖3
例2:如圖3所示,一列沿x軸方向傳播的橫波,t=0時刻的波形用實線表示,經△t=0.2s時的波形用虛線表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搖?搖)
A.若波向右傳播,則最大周期是1s
B.若波向左傳播,則最小周期是4.5s
C.若波向左傳播,則最小波速是9m/s
D.若波速是19m/s,則波向右傳播
分析:本題中引起多解的兩個因素是同時存在的.分析時先考慮向某一個方向傳播時一個波長以內的情況.波若向右傳播,一個波長以內傳播了0.2m.則可能傳播的距離為s■=nλ+0.2m,(n=0、1、2、…),波速為v■=■=10n+1m/s,所以有最小的波速1m/s;T=■,由圖可知λ=2.0m,則有最大周期2s.
同理,波若向左傳播,在一個波長以內傳播了1.8m,則可能的傳播距離為s■=nλ+1.8m,(n=0、1、2…),v■=■=10n+9m/s,有最小的波速9m/s,C選項正確.有最大周期2/9s,最小頻率4.5H■,由以上分析可知,當波向左傳播時,可能的波速有19m/s.
4.與振動結合的問題
波的圖像問題還經常結合振動圖像問題.振動和波動都是周期性的運動,振動是運動形式在時間上的重復,波動是運動形式在空間上的重復.波的圖像反映的是某一時刻各質點的振動情況,而振動圖像反映的是一個質點在不同時刻的位移。所以解決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結合的問題,一般要在某個共同的時刻,把兩個圖像聯(lián)系起來,這個時刻,一般可以選擇波的圖像對應的那個時刻.
例3:一列簡諧波沿x軸方向傳播,已知x軸上x■=0和x■=1m兩個質點的振動圖像分別如圖4中a、b所示,則此波的傳播速度為多少?
圖4
分析:這一例題中,有一個比較典型的條件,就是兩點間距離已知,但要看到兩點間的位置關系不確定這一點,這是這個問題的關鍵點.解決辦法是先畫出某一時刻(比如t=0時刻)的波形曲線,然后按照題目的要求,確定符合條件的兩個點的位置.這是處理這類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
解:畫出t=0時刻的波形圖,假設A點位置如圖5所示,由振動圖像可知,B點此時應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軸負方向運動.
圖5
若波沿+x方向傳播,則此時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運動的點有B■、B■…,這些點都符合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所以有nλ■+■=1m(n=0、1、2…)
λ■=■m,由振動圖像可知,T=4×10■s,得v■=■m/s
若波沿-x方向傳播,則此時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運動的點有C■、C■…,這些點都符合題目要求,所以有nλ■+■=1m(n=0、1、2…)
λ■=■m,T=4×10■s,則得s■=nλ+1.8m.
這里順便指出,在振動圖像問題中,關鍵知識點是判斷某一時刻質點的運動方向,方法是看質點“下一時刻的位移”,因為振動圖像反映的是質點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結合這一知識點,通過適量練習,學生就能很好地解決有關振動和波動圖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