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超
新課程極力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和諧、自由的環境下參與教學活動,使化學課堂充滿新的活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自主地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開發學生的探索潛能,達到有效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效率之目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對“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探究效率”的看法,以供讀者參考。
一、創設探究情境,促進積極參與
新課標明確指出:應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以及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那么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探究教學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探究思想能使學生思維開闊、手腦并用,既能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能激發多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實現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最佳教學形式,是培養新時期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此,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緊扣教學內容精心選擇一些典型的同學們非常熟悉的生活問題,創設探究情境,誘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讓同學們運用所學化學知識,以及化學思維方式或策略看待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鼓勵同學們動手實踐,從而使同學們感受到科學的價值和知識的力量,進一步享受成功的樂趣,進而有效促進同學們積極參與探究學習。
例如:在探索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時,為了很好地促進同學們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示: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世界里,周圍有各種物質,如閃亮的金屬、潔白的大雪、晶瑩的水晶、五顏六色的蔬菜、絢麗的花朵、小河的流水、冰塊等。之后又展示周圍的物質還在不斷變化中。例如,河水能蒸發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可以變成天空的白云,另外白云可以逐漸變成雨滴或冰雹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礦石能冶煉成鐵,而鐵可能變成鐵銹;木材能著火燃燒,剩余一堆灰燼,等等。
接下來讓同學們探究下列問題:1.以上變化是怎樣發生的?2.以上變化發生的情況是否都一樣?
同學們看了、聽了,在小組里議論紛紛,這些問題有效激起同學們的好奇心,進而形成強烈的探究動力。在同學們渴求的目光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他們在筆者的引導下,查閱資料和思考多媒體展示內容,將流水→水蒸氣→白云→雨滴(或冰雹或雪花)的過程排出來,再仔細琢磨這一過程,發現是水的不同形態的展現。另外,同學們經過討論、交流、探索,十分激動地發現木材著火燃燒形成灰燼,鐵生銹及礦石冶煉成鐵,他們都會產生新的物質,認識到這些物質是多姿多彩的,因此,這與水發生的狀態變化完全不一樣,并明白這些道理。
筆者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正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同學們在這樣的氣氛中研究學習、自主探索(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甚至進行合作探究),興趣會越來越濃厚,讓他們自己探究成果,自由自在地和同學們分享,并能從中得到充分肯定,久而久之他們學習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參與探究問題的熱情會越來越高。
二、凸顯主體地位,增強探究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動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能力,已被廣大一線教師接受和認同。發展學生能力,關鍵是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樹立正確的探究思想,使學生具有參與探究知識的欲望和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探究活動中以“導演者”或指導者形式出現,進行零距離接觸,從各種情況思考問題(問題選擇、方案設計、資料調查及實驗操作等),對于這些過程,我們應窮盡一切手段設計安排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按照教師的實踐意圖,按部就班地進行探究活動,整個過程中步驟整齊劃一,結論一致,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創設探究問題情境,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發現問題,教師要有效控制,使不同層次學生處于經過努力就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使課堂始終向正態方向發展。
例如:在探索九年級物質復習教學時,為了增強探究效果,用多媒體展示下列問題:某混合氣體可能含有H■、CO、CO■、H■O(氣)四種物質,請設計實驗:(1)只驗證混合氣體中確有氫氣。(2)同時驗證混合氣體中既有H■又有CO。
筆者首先打破常規教學方法,讓同學們自由結合組成自然學習小組,讓他們在小組里探究解決問題策略,同學們利用手中實驗器材仔細分析,鼓勵同學們敢于猜想,敢于突破束縛,他們大膽地發言,認為這問題中要思考的知識較多,驗證H■、CO,一般前提下需要用到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然后,檢驗產物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從而證明H■與CO的存在,這時會受到原氣體中的H■O和CO■的干擾,故必須先把它們除去,之后進行還原氧化銅實驗。同學們發現不管是除去原混合氣體中的H■O和CO■,還是檢驗產物中的H■O和CO■,都存在先與后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一個要我們先檢驗水再檢驗二氧化碳,一個要我們先除去CO■再除去H■O,另外還存在尾氣處理問題,而這些問題都由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教師始終將同學們推向第一線,同學們在獲得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同時,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
教者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始終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研究解決問題,同學們經過這樣的訓練,培養了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鍛煉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大量信息中探究問題動向,從而提高探究能力。
總之,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使用好新教材,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大膽猜想,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挑戰精神,實現主動促進學生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