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秀 郝傳慧
摘 要: 本文針對一名大三學生因失戀引起的一般心理問題進行輔導的案例報告。本案例通過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求助者的情況進行評估診斷,對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形成原因進行探討,與求助者協商制定咨詢目標與咨詢方案,開展咨詢,并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由于求助者是高校學生,領悟力較好,咨詢主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對其進行五次咨詢,通過改變認知,幫助求助者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咨詢效果良好。
關鍵詞: 合理情緒療法 失戀 一般心理問題
一、一般資料
來訪者,男性,20歲,漢族,某高職院校大三學生。
二、主訴及個人陳述
主訴:最近一個多月,心情苦悶、焦慮、抑郁、想哭,煩躁不安,食欲下降,失眠,學習效率下降。
個人陳述:考上本科大學是我從小到大的理想。但是高三那年,因為戀愛影響了學習,高考失利,上了一所高職院校,而我喜歡的女生則考上了理想的本科學校。大學期間,我一直努力學習,想通過專升本考試,考到女友所在的學校,一方面圓我的本科夢,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照顧女友。所以從大二下學期,我就開始準備專升本考試,我報了學校的專升本輔導班,每周末都準時上課。原來我跟女友的感情一直很好,雖然我們不在一個城市上學,像很多異地戀情侶一樣,交往起來難免有一些不方便,但我每隔一周都會去女友學校一次,幾乎每天都會通電話,交流彼此生活學習情況。自從報了專升本輔導班后,我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備考專升本考試上,跟女友見面和通電話的次數減少了很多,女友表示理解。但就在我20歲生日那天,女友突然打電話說,她有了新男朋友,而且兩個人打算一起考研,要跟我分手,我問她原因,她說兩個人個性合不來,不想交往了。我對她那么好,她竟然這么對我,太不公平了,一定覺得我是高職生,學歷低,配不上她。最近一個多月,心情苦悶、煩躁,總想大哭一場,又哭不出來,沒有心思上課,也看不進去書,強迫自己不想她,但頭腦中總是浮現我們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晚上睡不著覺,總在床上翻來覆去。馬上要專升本考試了,可我根本沒心思學習,我最喜歡的女生離開了我,升上本又有什么意思呢?這幾天我吃的也很少,沒有食欲。我知道,這樣的情緒對我不好,但我就是沒辦法擺脫。我想得到你的幫助,盡快擺脫這種苦惱。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一)咨詢師觀察到的情況:求助者相貌中等,衣著整潔,神情悲傷,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正確認識,邏輯思維正常,但敘述過程中總是低著頭,感覺很拘謹。
(二)咨詢師了解到的情況:來訪者性格內向、敏感、自我要求嚴格;學習努力認真,平常不愛說話,與同學交往少,喜歡獨自看書、聽音樂。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狀態評估與診斷:綜合收集求助者的資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疇內的心理不健康狀態,可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二)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青年男性,20歲,戀愛是這個階段比較重要的問題。
2.社會原因:(1)存在負性生活事件,戀愛失敗。
(2)自小父母對其要求嚴格,和父母溝通較少。
(3)朋友少,缺乏有效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3.心理原因:(1)存在明顯的認知錯誤:女友跟自己分手,就是對自己的不公平;女友離開自己,是因為自己是高職生,學歷層次低,否定自己。(2)自身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法接受失戀現實。(3)人格特征:敏感、內向,自我要求嚴格。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經過與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1.近期目標:通過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改變不正確的認知,使其從失戀引起的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中走出來,改善學習和睡眠狀況。2.遠期目標:在實現以上具體目標的基礎上,幫助求助者充分挖掘人的潛能,實現人格完善,最終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六、咨詢方案的制訂
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氣氛中共同商定咨詢方案。
(一)咨詢的具體方法和原理
1.咨詢方法: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由于戀愛受挫才導致抑郁焦慮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來自求助者本身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和評價。另外,該求助者年紀較輕,智力和文化水平較高,領悟能力較強,因此,比較適合運用合理情緒療法。
2.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造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其理論強調情緒困擾和行為不良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個體對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應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二)咨詢的次數、時間安排和收費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共五次。咨詢室為學校教育附屬機構,免費提供咨詢及測驗。
七、咨詢過程
(一)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1、2次咨詢)
1.目的:(1)了解基本情況。(2)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2.過程:(1)填寫咨詢登記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定。(2)通過尊重、熱情、真誠、共情和積極關注等技術與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爭取求助者的信任與合作,通過攝入性談話收集臨床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3)與求助者共同確定咨詢目標與方案,幫助求助者建立自助態度,使其積極參與咨詢過程。
(二)咨詢階段——領悟與修通(第3、4次咨詢)
1.目的:(1)幫助求助者明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2)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并建立合理信念。
2.過程:(1)幫助求助者找出使自己產生負性情緒的誘發事件A(失戀),分析挖掘求助者對誘發事件的解釋、評價和看法B(一些過分概括化的思維模式),從理性角度審視這些信念,并探討這些信念B與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C(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下降)之間的關系。從而認識到不良情緒體驗之所以發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B。(2)與求助者一起討論和反駁他的不合理信念,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信念,并幫助求訪者產生某種認知層次的改變。
(三)結束與鞏固階段——再教育(第5次咨詢)
1.目的:幫助求助者在認知方式、思維過程及情緒和行為表現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應模式,減少以后生活中出現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的傾向。
2.過程:(1)做好咨詢回顧和總結,幫助求助者進一步擺脫原來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使新的觀念得以強化,從而使求助者咨詢結束后仍能用學到的東西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2)咨詢結束時,與求助者商定以后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聯系咨詢師進行再咨詢。
八、咨詢效果評估
經過咨詢,求助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食欲增加,睡眠狀況好轉,身體和精神狀態已逐步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學習效率明顯提高,面對專升本考試,又有了信心,咨詢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咨詢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