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丁立旺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英漢兩種語言修辭模式差異在觀點表達和語篇模式上的表現,以及對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探討進一步改進《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 修辭模式 英語寫作 教學方法
作為英語學習聽、說、讀、寫和譯五個方面的一面,英語寫作是最能體現學習者對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的,因為寫作既是學生表達思想、觀點的過程,又是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思維創作的過程。隨著對英語運用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英語寫作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師的重視,對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整體上呈不斷上升之勢,研究主體涵蓋了寫作教學、寫作結果、寫作過程、寫作環境因素、讀者反饋和寫作評估等各方面。然而,國內英語寫作教學的總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研究成果和教學實踐的結合沒有得到切實的實現,且即使學生寫出了流暢毫無語法錯誤的作文,在外國教師的眼中,這些文章也被冠上了啰唆、華而不實之名,并被認為不符合英語的文化思維,是明顯的中國式英語作文。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一直以來都使用漢語思維進行寫作創作,所以寫出來的英語作文受濃厚的漢語修辭模式的影響。寫作的過程和內容都呈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由于屬于不同的語系和文化體系,語言運用規則和思維表達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僅要增加語言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在英語修辭方式下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認為,學習英語不僅是學習英語這一門語言,還要了解該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和思維方式。這樣當我們運用語言時,才能真正做到準確、恰當。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對于文化、修辭模式的了解。本文試圖通過比較英、漢兩種語言在修辭模式上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找出改進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大學英語寫作》是一門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英語課。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僅限于《大學英語》課上教師的零星講解,因此基本對英語文化和思維模式沒有什么了解。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幾乎完全按照漢語思維模式行文,寫出帶有濃厚漢語味道的中國式作文。為幫助學生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有必要加強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文化和思維模式的輸入,幫助學習者了解這兩種語言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差異,采用符合學習者實際學習情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寫作教學。下面通過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修辭模式上的差異,以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探討適合中國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技巧。
一、英漢修辭模式差異在寫作上的表現
1.觀點表達差異
大學英語寫作大多都是議論文的寫作,議論文寫作中避免不了觀點的表達,作文中觀點的表達反映了價值觀的不同。用何種人稱表達,站在什么角度發表觀點,英語和漢語是不同的。就議論文來講,英漢文章大都用第一人稱,但據統計,英語文章用第一人稱單數和復數各占一半,而漢語文章絕大多數都用第一人稱復數。這是因為英語文化中強調個人和個人的作用,提倡個性化和自由,個性和獨立思考受到高度重視,長期以來的言論自由使得人們發表看法的環境相對寬松,因此英語中很多用于表達觀點的詞或短語強調的都是個人觀點,如“in my opinion”,“personally”,“I think”,“as for me”,“in my view”,“Ithink/believe/hold”,等等。與此相反,漢語強調的是個體包含在整體中的群體價值取向,強調天人合一的“大一統”觀點,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意見一直都是弱化的。即使到了現在,維護整體利益仍然是主流的價值取向,集體意識仍然是意識形態的主流,這使得人們在表達觀點時,更傾向于使用代表大多數人意見的人稱代詞,如“我們”、“大家”等。寫英語作文時,學生常會不自覺地將這種思維方式帶到作文中,造成了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中個人意見表達模糊不清的問題,套話和空話比較多。
2.語篇修辭模式的差異
由于受“天人合一”思維文化的影響,漢語思維注重語篇的整體性,追求的是整體而不是部分。以意念為主軸,以神統形,文章先發散開去再回來收攏,發展呈螺旋形,條理層次呈現隱形關系,語篇中短句多,句子結構松散,組合自由。英語文化因為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對立及人對自然的征服,這種對立思維使得西方人養成了理性思考、邏輯思辨的習慣,表現在語篇結構上,則為文章的邏輯性強,開篇直入主題,層層深入,層層剖析,最后得出結論。此外,英語語篇注重篇章的結構和主題句,重視過渡連接詞的關聯作用,因此連接詞的使用遠比漢語頻繁。
二、英漢修辭模式差異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啟示
基于英漢兩種語言文化引起的兩個民族在修辭模式上的差異,造成的英漢語在語篇組織和觀點表達上的差異,造成許多中國學生寫出的英語作文帶有很濃的漢語味道。為幫助學生寫出更加地道的英語作文,有必要對現有的英語寫作課的教學方式做出必要的改進,幫助學生寫出更加符合英語修辭習慣的作文。
1.強化英語文化的輸入
一直以來,國內英語課程的教學都偏重詞匯、語法的教學,重點讓學生識記單詞、閱讀文章,強調的是各種語言技能的掌握,而對于西方文化的輸入則很少。正是這種文化輸入的缺少,造成中國學生在寫作英語作文時,只能借助已有的漢語思維模式組織語言,連句成篇,這樣寫出來的文章難免帶有漢語味道,難怪外國教師評價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華而不實”、“晦澀難懂”。為了幫助學生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有必要強化對學生英語文化的輸入,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及英語的修辭模式,了解英漢語修辭模式的差異,在英語修辭模式下寫出真正地道的英語作文。
2.有針對性地開展英漢語對比分析
為幫助學生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除需強化英語文化的輸入外,寫作課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還應注重對英語兩種語言的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種語言在思維模式、話語結構、價值體系等方面的異同。通過比較分析,正確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分析兩種語言在詞匯、語法和文化方面的差異,盡力克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具體來說,在寫作選詞方面,要準確把握詞義,注意詞語的文化差異。在句子結構方面,英語重形合,邏輯性強,連詞、被動句使用較多;漢語則重意合,句子多無明確主語,短句多,句子多靠內在的意思相聯系,連詞使用較少。在語篇方面,英語的線性思維(linear thought pattern)(俞理明,2004:76)習慣直入主題,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觀點和看法,再逐步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漢語的螺旋式思維(circular thought pattern)(俞理明,2004:76)則習慣避開主題,先鋪墊,再入主題。通過有針對性地對比英漢語之間的差異,能夠增強學生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在寫作英語作文時就不會借用漢語的規則,寫出的英語作文會更符合英語文化的思維模式。
3.重視錯誤分析
英語的幾項技能中,寫作是最難培養的一項技能。在寫作過程中,學習者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面對出現的錯誤,教師無須過度夸大和強調,錯誤的出現其實是學習者在運用所學的語言規則進行驗證的結果。學習者將已經學到的語言規則應用到實際寫作中,有些能夠正確使用,而有些則由于不當使用出現了錯誤。通過分析錯誤的特征、類型和比重,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習者的現有英語水平及學習的困難所在。掌握了這些信息,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情況,有效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幫助學生寫出符合英語語法規則和修辭模式的地道的英語作文。
三、結語
通過對比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修辭模式上的差異,發現由于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英漢兩種語言在觀點表達和語篇模式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造成中國學生寫作英語作文不夠地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授《大學英語寫作》這門課時,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方式和技巧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重視課堂上英語文化的輸入,有針對性地開展英漢語言對比分析,同時注重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避免由于英漢語言修辭模式差異造成作文表達的不地道等問題,寫出既符合英語語法規則又符合英語文化要求的英語作文。
參考文獻:
[1]杜金榜.從學生英語寫作錯誤看寫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3.
[2]王蘋,劉文捷.中西四維差異與大學英語寫作[J].外語界,2001,10.
[3]俞理明.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76.
[4]張雪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之調查[J].外語界,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