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根
摘 要: 地理假想性推測是指師生在已有地理知識與地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假設、猜想等思維方式進行推理、推導。本文就地理假想性推測的教材實例、作用、設計和運用,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索。
關鍵詞: 地理假想性推測 教學實例 教學作用
地理假想性推測是指師生在已有地理知識與地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假設、猜想等思維方式進行推理、推導。在地理教學中如何設計和運用假想性推測,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如下。
一、地理假想性推測在教材中的實例
地理學科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內容,地理客觀事物的運動性和變化性,為地理假想性推測的生成提供很多的載體和空間。在地理教材中,就有許多假想性推測實例,如地軸、地球儀與經緯網等。它們都是非客觀真實事物,都是假想性推測出來的。舉例如下:
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中介紹影響風向的力的時候,使用了兩個假想性推測。先假設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風向應該與氣壓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壓線。又假設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高空大氣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最后得出: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氣中的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指向低壓。
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中介紹北半球的大氣環流時,就使用了三個假想性推測。假設一:冷熱不均使其動:在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自轉、地球不公轉的情況下,極地與赤道之間形成了單圈環流。假設二:地球自轉使其偏:在考慮地球自轉,假設地表均勻、地球不公轉的情況下,形成了三圈環流。假設三:地球公轉使其移:在考慮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假設地表均勻的情況下,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有規律地移動。最后得出在實際情況下,地表不均勻、地球自轉和公轉,北半球冬、夏季形成不同的氣壓中心。
二、地理假想性推測在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假想性推測是獲取新知的有效載體。如地軸是一根通過地球南北兩極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線,以此進行假想性推測,說明地球自轉的方向,推測經緯線,制作地球儀,演示地球運動等。地軸為地球運動的教學搭建了假想的平臺,為學生探索地球的奧秘提供載體。
地理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的常用方法,如假想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根據推測,將引起陽光直射范圍、極晝或極夜范圍、五帶范圍的變化等。
地理假想性推測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途徑。地理假想性推測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任意馳騁,在宇宙與地球、平面和立體之間自由發揮。太陽在過去、現在深刻的影響地球,將來會有哪些影響?假如你是生活在熱帶雨林地區的居民、政府官員、伐木公司總經理、學生,你將如何開發和保護熱帶雨林?
假想性推測能讓學生從假想角度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推測中形成憂患意識、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假想性推測可通過創設假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假如海平面上升1米,哪些地區將被淹沒?假如黃赤交角為0度,哪些地理現象會發生變化?假如您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您會建議將我國第五個考察站建在哪里?
三、地理假想性推測的設計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推理能力。地理假想性推測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新穎別致,能否成功推測將會影響教學效果的優劣。通過實踐,我認為設計地理假想性推測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科學合理,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學《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這節內容時,先給學生闡述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相互關系,后假想推測:假如氣候異常,其他環境會有什么變化?如果在學習全球氣候變暖時就進行這個地理假想性推測,效果就明顯大打折扣。
2.要依據教材,善于從教材中發現并設計別出心裁的假想性推測。地球溫暖期與寒冷期交替出現。全球變暖,兩極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海平面會升高。如果全球變冷,海平面一定會下降嗎?
3.要強調變化,在變化中尋找假想性推測的規律。如在分析地球上有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后,進行變位假想性推測:“假如在其他的恒星系中某個天體上有外星人,該天體應具備怎樣的自然條件?”在比較分析北美西部和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的異同后,進行變向假想性推測:“如果海岸山脈和落基山的走向是東西走向,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范圍有何變化?”在介紹青藏高原受到內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斷升高及其影響后,進行變量假想性推測:“假如青藏高原的海拔再升高1000米,長江的水量將怎樣變化?”在介紹湖泊演變成陸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后,進行變質假想性推測:“假如太湖演變成陸地了,會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四、地理假想性推測的運用
回到前面的教材實例——大氣的水平運動和大氣環流。
1.獲取新知。通過地理假想性推測,我們獲取新知:高空和近地面的風因受力不同,風向也不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氣環流的相關知識。
2.突破難點。大氣的水平運動和大氣環流都是教學難點。教材先分析高空的風向,后分析近地面的風向。在分析風向的基礎上,通過三個假想性推測:冷熱不均使其動、地球自轉使其偏、地球公轉使其移,庖丁解牛,層層推進,將大氣環流這個難點順利突破。
3.鞏固知識。如大氣環流,教材只介紹北半球。在課后練習中,我繼續運用假想性推測,要求學生畫出南半球的三圈環流。這樣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并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地理假想性推測是一種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載體,是一種增強地理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又可作為一種獨特的地理教學資源,值得在地理教學上探索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