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媛 初勝華
摘 要: 目前我國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對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求。通過走訪國內多家理工科院校的MTI實習基地,本文歸納出八個實習基地建設內涵因子,厘清各因子間的互動關系并嘗試提出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的原則。
關鍵詞: 理工科院校 MTI 實習基地
1.引言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日益活躍,我國對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翻譯類人才,包括翻譯學碩士(MA),由于過于側重學術研究,忽視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未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翻譯職業素養高的應用型翻譯人才。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高層次翻譯人才的需求,對接翻譯理論研究和翻譯市場,2007年1月開始在全國部分高校試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教育。這對于優化我國翻譯學科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結構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起源于翻譯職業的形成和需求,翻譯職業的崗位技能、職業行為和職業素養等決定了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和要求。這說明MTI教育具有較強的職業指向性。因此,MTI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與就業實踐相聯系的實習平臺,讓學生在翻譯實踐中了解翻譯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翻譯實踐能力,提高翻譯素養,培養出符合我國市場經濟需求的高層次、專業化翻譯人才。基于此,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高級翻譯人才的MTI教育必須建設職業導向性強、實踐性突出的翻譯實習基地,這是MTI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MTI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研究廣度和深度都存在不足,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實習基地建設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國內學界一般將研究重點集中在MTI學科基礎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仲偉合,2006)、教學基本設施建設(莊智象,2007)上;也有學者探討了MTI人才培養模式與翻譯行業管理的銜接問題(仲偉合、穆雷,2008等)及職業能力培養和多樣化教學模式對MTI教育的重要性(苗菊,王少爽,2010)等方面。總的來看,我國MTI教育研究仍存在兩點不足:第一,尚未有專門針對理工科院校翻譯碩士專業成熟的培養方案,尤其是實習基地建設的理想模式;第二,MTI實習基地建設未能全面考慮本地化就業市場對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影響,職業導向性不強。對此,筆者走訪和調研了國內多所知名理工科院校的MTI實習基地建設情況,總結歸納出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的八個內涵因子。通過梳理各因子間的互動關系,嘗試提出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應該遵循的原則,力求在MTI人才培養中突出翻譯實踐,提升翻譯職業素養,為使學生成為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打好堅實基礎。
2.MTI實習基地內涵因子的互動關系
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軟硬件設施、導師配置、規章制度、實習大綱、實習安排等。只有合理配置這些因素,形成順暢、有序、高效的系統,才能真正發揮MTI實習基地的整體效能。考慮到國內MA教育側重理論研究,一些知名語言類院校的MTI側重國際會議、政治、文化等文本翻譯,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不能效仿文科類院校的建設模式,必須依托學校強勢學科,在強化翻譯理論學習的同時,為學生創造針對就業市場需求的實習機會。為此,筆者走訪了國內六所較為成熟的理工科院校的MTI實習基地。通過與MTI實習基地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的深入交流學習,結合工程碩士、教育碩士等其他專業相對成熟的實習基地建設經驗,總結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的內涵因子:培養優勢、就業市場、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基地硬件設施、翻譯實習活動、軟件設施和校內外導師。培養優勢包括學校的學科優勢和地緣優勢。學科優勢是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體現,是人才培養的優先戰略;地緣優勢影響就業市場需求,而就業市場是高等教育的目標所指。只有將學校的學科優勢與地緣優勢和就業市場相結合,找出其中共核,制訂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學科優勢、地緣優勢和就業市場之間的互動決定了學校和企業在學生實習培養中哪方占據主導地位,從而確定校外實習基地的類型(學校主導型、企業主導型、校企合作型)。校內實習基地作為校外實習基地的必要補充,與校外實習基地共同為翻譯實習提供硬件設施的同時,決定翻譯實習內容、實習課時和實習職位。實習必須實行雙導師制,即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負責管理學生的實習活動。軟件設施作為實習活動的制度保障,包括導師溝通渠道、師生溝通渠道、實習管理規章、實習考核制度、實習大綱安排等內容。校內外導師依據軟件設施共同監督管理學生的實習活動。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是上述八個內涵因子互動關系能否厘清,具體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剖析學校的學科優勢和地緣優勢及就業市場需求,確定校外實習基地的類型并完善硬件設施建設;二是根據學校學科優勢和企業技術優勢及硬件設施制訂具體的實習內容及計劃;三是建立健全實習規章制度,確保實習效率和效果。
3.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必須以培養優勢和就業需求為依托、以翻譯實踐能力為核心,走出不同于翻譯理論研究的新道路。為此,建設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要把握好以下幾點原則。
3.1校外實習基地的類型選擇和建設要以學校的學科優勢為基礎
學科優勢是大學競爭力的核心,是大學綜合實力水平的體現,是建設實習基地的基礎。理工科院校要依據其優勢學科建設MTI實習基地,有針對性地培養翻譯人才,將翻譯與專業學科相聯系,幫助學生從學習到就業平穩過渡。建立在優勢學科基礎上的MTI實習基地應該讓學生利用該實踐平臺系統接觸優勢學科的知識體系,培養出具有專業特色和翻譯實踐能力的學生。同時,綜合學校學科優勢和企業的技術產業優勢,使雙方利益訴求具有互補性。高校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師資條件;企業可以與高校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雙方彼此依存的共生關系,確保實習基地長期穩定發展。
3.2校外實習基地的類型選擇和建設要以學校的地緣優勢為前提
實習基地的建設應結合地緣優勢。地緣優勢指由地理位置上的聯系而形成的關系,由于對某個地區歷史、文化和人群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熟悉和了解,特別是區域內具備相應的人脈資源,形成的相對外來個人或群體的優勢。依托地緣優勢建立MTI校外實習基地能有效保證實習經濟性和可操作性,促進學生特色專業與翻譯產業相結合。理工科院校只有深入挖掘其地緣優勢及與重點龍頭企業的結合點,建立實用性強、學科特色鮮明的MTI實習基地,才能豐富和完善實習基地的類型和結構,為校企間合作奠定基礎。
3.3校外實習基地類型的選擇和建設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
實習基地的宗旨在于使學生通過實習培養其實踐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習基地只有真實、全面地貼近市場,才能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校外實習基地的運行管理必須保證學生切實融入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保證實習內容和實習職位的真實可靠,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真實的實踐經驗。鑒于此,實習基地建設必須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理順實習基地與就業市場雙向互動的反饋機制和培養模式,使學生實習和就業無縫對接,增強學生的實踐競爭力。建設實習基地時應優先考慮與學生專業契合度高并具有就業代表性的企業,規避專業與就業之間的矛盾,避免教學資源重置和浪費。理工科院校MTI實習基地應該避免簡單模仿外語類、綜合類大學MTI的培養模式,而要配合院校學科優勢和就業需求,挖掘典型企業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深入理解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本質特征,在未來就業中舉一反三,適應多數企業。
3.4校內實習基地建設
MTI實習基地建設必須堅持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校內實習基地作為校外實習基地的必要補充,直接關系MTI實習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翻譯實踐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MTI校內實習基地一般以翻譯語言實驗室的形式存在,能模擬口筆譯實踐環境,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翻譯訓練。MTI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要遵循為學生創造良好翻譯實踐環境和條件的原則、理論教學與翻譯實踐有機結合的原則,立足翻譯專業特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跟進翻譯技術和設備發展,從硬件設施、實習方式兩方面合理規劃建設校內實習基地。理想的硬件設施是儀器設備配套齊全,應用狀況良好,要求的儀器設備數大于總數的90%。保證人均一臺電腦,電腦要安裝相應翻譯軟件及專業語料庫。實驗室要安裝投影儀視頻設備、發言討論會議系統、互聯網接入等。校內實習基地的實習可以采用翻譯工作坊方式。翻譯工作坊引入翻譯公司項目的運作方式,強調翻譯實踐技能培訓優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注重翻譯過程,強化學習者的中心地位,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翻譯實訓平臺。
3.5校外實習基地的實習設置
校外實習基地的翻譯實習主要涉及實習內容、實習職位和實習課時三個方面。實習內容作為實習核心,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使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更要保護學生的權益。因此,高校需要與合作企業反復論證實習內容,必須按照實習基地的實際需要,結合MTI培養目標確定實習大綱并制定具體實習內容。實習職位的設定應該從業務成熟程度、資料豐富與否、實習職位是否正式及是否配備專業指導四個方面進行評估,保證實習職位體現實習內容和責任。實習時間要根據實習內容和學生就業去向的相關性確定:符合學生就業方向的實習內容應該適當增加實習時間,反之則減少。
3.6軟件設施建設
軟件設施指實習管理和考核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實習質量的制度保障。首先,MTI導師團隊應該是雙導師制。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職責應該依據學生實習地點的不同進行責任轉換:學生在校內實習時由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校外實習時由校外導師主要負責。校內、校外導師還應就實習任務及學生表現等保持積極溝通,確保對學生的實習不斷指導。其次,實習考核應由雙方導師合作,依據雙方共同制定的細則對學生的實習表現進行綜合評估。
4.結語
實習基地建設是一項龐雜工程,只有每個環節都合理規劃,科學管理,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理工科院校的MTI實習基地建設離不開學校優勢學科、地緣優勢和就業市場的互動影響,在重視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不能忽略軟件設施建設,只有把握好上述原則,才能建設出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MTI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苗菊,王少爽.翻譯行業的職業趨向對翻譯碩士專業(MTI)教育的啟示.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
[2]仲偉合.翻譯專業碩士(MTI)的設置——翻譯學學科發展的新方向.中國翻譯,2006,(1).
[3]仲偉合,穆雷.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中國外語,2008,(6).
[4]莊智象.關于我國翻譯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外語界,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