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榮
在閱讀教學中,解讀文本是最基本的要素。精心設計文本解讀的切入口,是閱讀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它往往決定著閱讀的深淺甚至成敗。好的切入口能引導學生在進入文本時提綱挈領、探幽尋美,使他們獲得情感的享受和能力的提高;反之,切入口不恰當,學生解讀文本可能浮在表層,事倍功半。
那么,怎樣設計恰當有效的切入口,以走進文本深處呢?筆者將通過解析《孔乙己》教學中的多種切入方式,提出文本有效切入的四字要訣。
一、準:緊扣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如果教學的入口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就有可能“入寶山而空手歸”,或者繞了不必要的彎路。確定目標就是給文本解讀指明方向,而目標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文本的落腳點和核心點。選擇切入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從重難點入手,能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知。為此,教師在文本切入時,要圍繞教學目標,抓準重點、難點;要從文章重點、難點出發,提綱挈領地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化繁為簡、以點帶面,確定解讀的方向、研讀的層次、感悟的深度等。
我在進行《孔乙己》一文教學時,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學習通過細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我由《一面》中魯迅先生“竹枝似的手”導入,引導學生將視角投射到《孔乙己》中對手進行的細節描寫,從而激發學生通過初讀《孔乙己》,找出文中與手相關的細節描寫。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全文,從而找出了從“排出九文錢擺闊的手”到“偷東西卑劣的手”,再到“教孩子識字善良的手”……教師通過一個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切入,由點到面,透視文本,發散學生的思維,突破教學重點,從而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體驗了作者的情感,也更好地解讀了文本的主旨。
二、趣:激發閱讀興趣
只有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學生學習才能深入。因此,閱讀教學的切入口一定要考慮所設計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作為入口的問題不應該是一眼就能在文本中找到的簡單問題,而應該是“跳一跳,摘桃子”類型的。應該能激發學生的思索欲望,使學生主動進入文本,收集、篩選、分析信息,得出自己的判斷,這樣,學生學習才能深入。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新素材、情趣因素,精心設計提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啟迪學生的思維。
有一位老師在執教《孔乙己》一文時,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切入方式:讓學生幫助孔乙己創建一個學籍檔案,這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師生共同確定學籍所填的項目內容,即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家庭成員、學習工作經歷、操行評語等。這樣的切入法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培養了學生鑒賞小說和條分縷析的能力,使一個立體的孔乙己躍然紙上,同時,也使學生保持了活躍的思維和探索的興趣,并使他們迸發出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又如另一位老師在進行《孔乙己》教學時,將問題插入文本之中,從而帶動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學習。老師在學生通讀課文后,問學生:“孔乙己這個人物在你腦海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哪句話顯示出了這一點?”“小說中對孔乙己的描寫,筆墨最多的是什么方面的描寫?”在學生七嘴八舌,討論明白了人物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的要點后,老師就引導學生勾畫、朗讀、體會文中的語言,從而幫他們感悟文章主題。
三、簡:提領內容特點
文本切入的目的是為了落實全文的講解。切入點如果不能靈活自如地聯系全文,那么也就失去了切入的價值。因此,文本解讀切入時要選擇具有概括性、綱領性的內容或關聯全篇的內容,這樣的切入點,能以小見大,提領文本內容。通過這個切入點來揣摩、理解文本,就能帶動學生對其他內容的解讀,以及對整篇文章的賞讀。
語文名師余映潮在《孔乙己》的初始教學階段,以“孔乙己與酒”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尋找與酒有關的情節。這種精簡的切入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把學生引入到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的閱讀境界當中。在余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可以感知到如下內容: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經常受到酒客們的嘲笑;咸亨酒店只是孔乙己悲劇的一隅。如此精簡而有力的切入,一下子將學生的視線聚焦到與人物相關的事跡和特定的情境上了。
設計切入問題時,要同時根據文本的特點,或從情節入手,讓學生總體把握;或抓住構思特點,使學生體會其精巧;有時也可以利用其中的一兩個精彩詞語,引入對全文的領悟。抓住文本原有的特點,巧妙地設計入口,常??梢宰寣W生耳目一新,有效提領文本內容。
在《孔乙己》的主體教學階段,余映潮老師又扣住一個“偷”字,引發學生再次進行閱讀和品評。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偷”引出“笑”, 將酒客、掌柜的無情嘲笑展露無遺,將社會的冷漠和盤托出。由“偷”引出“打”,那因為偷東西而被打折的腿,最終成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由“偷”引出了作者對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態度。在這里,抓住一個“偷”字,課文的靈魂就顯現出來了,同時也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
四、活:切合學情素養
適當的切入點,不僅是教師教學的入口,更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有效工具。因而,切入口設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學定教;要尊重學生的已有水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文本,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李鎮西老師在執教《孔乙己》時,始終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由學生尋找文本中的疑難點,采取生問生答的形式。這種切入法一改以往的“學生被老師牽著走”的被動模式,一下子點燃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初讀文本后,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出來,有學生問:“文中提到‘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為什么要這么做?”還有學生問:“為什么作者在小說的結尾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既是‘大約’又是‘的確’,這好像是矛盾的。該怎么理解呢?”這些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深入思考,感悟文本的主題,從而使課堂在預設和生成中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效果。
好的切入點應該是文本內容與學生學情的有機結合。有生命力的課堂永遠是充滿變化的。即使教師課前已精心設計好一個切入口,但在課堂中也應考慮與課堂生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隨機應變,在新的課堂動態中重新設計新的切入口。這種能動的設計,能真正促進教學相長??梢姡紤]學生實際,恰當利用生成切入,就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果說文本是“全?!保敲辞腥肟诰褪悄恰肮澲虚g”,恰當地切入,就能“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實踐證明,精當、新穎的切入必定是求精、求美、求活、求實的,它可以有效深化語文課堂中的品讀、品析、品味過程,有效增強語文課堂中的探究氛圍和對學生的情感熏陶??梢韵胍姡‘斍腥?、選點突破能夠為語文教學增添魅力、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一中)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