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省娟
張文質先生在《慢教育》(第一輯)一書中說:“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jīng)常也是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的,有自己的規(guī)律,一點也勉強不得。”《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能力與智慧的增長是在其生活中綜合實現(xiàn)的,是一個連續(xù)的發(fā)展過程。這與慢教育理念一致,教師要抓住教育對象的特點,發(fā)揮課程特性,契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提倡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實施慢教育。
一、“慢”符合課程教育對象的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面對的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在7~9歲。這一年齡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并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時期,處于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變期。孩子們從家庭中走出,進入學校;從熟悉的個人生活環(huán)境離開,進入陌生的集體學習環(huán)境;從家庭的中心地位轉換為班級中的普通一員;從毫無壓力的學前生活轉入具有課業(yè)要求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要求的提高、角色的變化、負擔的加重,加上7~9歲處于心理不穩(wěn)定狀態(tài),急劇的變化過程對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提出較大考驗。小學低年級所有課程和老師第一要務是引導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孩子由于個人性格、成長經(jīng)歷的不同,適應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年齡和心理上的客觀因素要求低年級教師樹立“慢”的意識:等待、耐心、寬容、期待。品德與生活課程在生活引導和心理調節(jié)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老師要關注孩子在這一年齡段的生長狀態(tài)和成長特性,用“慢”的心態(tài)多維引導,多側面多層次地啟發(f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積極推動學生成長。如一年級上的《我上學了》一課,可以設計成說話課、活動課、展示課三個環(huán)節(jié),把教育慢下來,豐富教育角度。說話課讓孩子們把上學的感受真實地說出來,三言兩語甚至一個詞也行,讓孩子們在說和聽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老師做傾聽者和引導者,適時提出表揚和鼓勵;活動課中帶領孩子參觀校園,在熟悉校園環(huán)境、欣賞校園風貌的基礎上,嘗試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將“我將在這可愛的學校里學習、活動”一句中的“可愛”實質化和具體化,培養(yǎng)孩子熱愛學校生活的情感;展示課將校園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課件展示出來,將學校的課堂學習、大掃除、做操、升國旗、歌詠比賽、文藝晚會、足球隊活動……一一通過圖片錄像展示出來,再讓孩子們說說喜歡哪一樣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體會集體生活的樂趣,引導孩子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觀。
二、“慢”符合課程目標和課程特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讓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chuàng)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品德與生活課程作用的是孩子的思想道德與行為心理層面,而不是知識層面,關注情商與健康的成長,而不是智商與知識的增加。這就決定了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因為不管是思想品德還是行為心理,都無法大躍進式發(fā)展,其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guī)范”,品德與生活教育需要的是“慢”的藝術。這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它要求教師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克制教育浮躁,有足夠的期待和足夠的耐心,影響和等待孩子成長。
三、“慢”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和未來發(fā)展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工業(yè)化的流水線生產追求效率,追求同一,農業(yè)生產必須掌握好作物生長的規(guī)律,注意陽光雨水的變化,適時施肥,適時除草,絕不能揠苗助長。這就需要教育者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做的就是那個農夫,在面對孩子成長時積極關注并恪守人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
慢教育的“慢”指的就是用人性的方式,針對各自不同的、具體的教育個體,有足夠的細致、耐心與充分的教育意識。教育孩子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孩子的成長,不能有半點兒急躁,更不能越俎代庖。放手旁觀是必要的,鼓勵嘗試是必要的,耐心等待也是必要的。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在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中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滿跌下去和爬起來。這一過程需要等待,但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是積極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積極多角度多側面地影響、推動,看著學生慢慢自己爬起來。如教學《和誠實交朋友》時,讓孩子們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通過兒童劇的形式,把種花、獻花、國王的話通過孩子們的表演活動再現(xiàn),再提出國王為什么會對雄日豎起大拇指,我們怎么讓別人也對我們豎起大拇指的問題,學生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在表演、欣賞、討論、反思中體驗到誠實的行為人人稱贊,誠實的孩子更快樂的真諦,樹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的行為準則。
教育的慢是藝術,需要平和,需要細致,需要耐心,需要寬容。師者更需要慢下來,因為我們面對的只是幼苗。風物長宜放眼量,現(xiàn)在我們的慢是為了夯實根基,現(xiàn)在我們的慢是為了孩子長大以后的快,細心呵護,耐心等待,積極影響,多元推動,我們相信,慢必將使孩子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