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順
摘 要: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靈魂和根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內容豐富多彩,最直接體現方式就存在于語文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讓學生知道中華文化的傳承性、厚重感,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繼承五千年文化積淀的精髓,讓他們有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讓他們有黃皮膚、黑眼睛的驕傲。作者從事初中語文教育工作多年,結合現今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加以闡述。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弘揚策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靈魂和根基,一個民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如何體現出應有的魅力,如何在未來接班者的心中體現出厚重感,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文化傳承的基礎是文學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呢?
一、提高自身素養,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傳承的厚重感,作為生活在中華廣袤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們應當對其有深刻理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細致的理解。
中華文化傳承了五千年,其中有很多是被西方國家敬仰的,如社會政治發展、道德倫理、藝術和文學等都有極高的價值,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解,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體會其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力。我們不能只作為照本宣科的教者,還應當作為善于傳承學習的學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何做到呢?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我們教導的不僅是字面上的知識,還應繼承理念,我們教的不僅是文字,還應當引導學生熱愛中華文化,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不可替代性,讓他們有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在教育工作之余,我們應當加強學習,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工作。
二、充分利用語文的多元性,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多元化學科,其教學過程中涵蓋非常多的內容,歷史、人文、科學、文藝等都穿插在語文教材中,利用好語文教學的這種多元性,將這種多元性在教學過程中有選擇地放大,為學生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古詩詞、國畫、書法、傳統節日、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等,而學生也是個個不同的,他們都有著各自感興趣的東西,如何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呢?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合理營造教學氛圍,根據課程內容巧妙地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傳統文化的美向課堂匯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興趣。
三、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的內涵不是用一篇文章、一節語文課就能說明白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即中華美德的傳承,愛國、為民、謙遜、勤儉、孝順、和諧、仁義、自強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注重的是傳承,語文教育工作者擔負這份責任,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手段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與眾不同。進行語文教育的前期就應當對教材進行分析,選擇適合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課程,根據課程內容融合傳統文化的精髓,制作出符合課程情境的課件,用優美的圖畫、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學生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厚重感,體會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從而促使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向往,讓他們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掌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四、注重引導,讓學生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傳統的、傳承下來的東西都是很美的,可以說語文教育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重要職責。
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同時是一個師授學從的過程,最終目的是讓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下去、流傳下去,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將傳統文化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優美的國畫、精湛的書法、美麗的詩詞,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美好的東西總是對學生產生吸引,有了吸引才能促使他們學習。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語言的嚴謹性,注意保持為人師者的形象;課外,我們應當指導他們閱讀中國的古典名著,讓他們尋找傳統節日的起源,讓他們自主地尋找中華傳統文化的美,享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只有享受到其中蘊涵的美,才能讓學生將這種美繼承下來、流傳下來。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是博大精深的,我們要在工作中將教學工作和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成為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