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然而,回顧十幾年的課堂教學,我覺得自己在語文教學上花了很多工夫,可是學生就是不領情,表現在:學生課堂上經常走神,興趣不濃,偶爾還有搞小動作的。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一堂語文課,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因此,語文課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為語文教育作為母語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首先應該是做人的教育、愛的教育、生活的教育。2010年剛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創新教學方法,“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徹底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和“全新的課堂觀”。教師主要任務是在學習上對學生加強幫助和引導,注重設計和安排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尊重學生學習語文的個性特點,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要轉換角色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長期以來一直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我認為教師跟學生應該是一個合作的伙伴關系,而且應該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幕后策劃者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與審美情趣的課堂情境創設者。當下教學中不少教師過于關注“教”,而忽視學生的“學”。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講得神采飛揚,眉飛色舞,可是大部分學生聽的是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方式常常千篇一律,老師問學生答,課堂上每天舉手回答問題的就是那幾個優等生。這樣就導致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是忠實的聽眾,還有小部分學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在偷偷地做小動作,等等。怎樣轉變課堂現象,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變換角色”,打消學生聽課的乏味感。例如我在講解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時,因為文章比較淺顯易懂,再加上每篇文章下面都有注釋和譯文,嘗試讓學生上臺講解,讓他們做小老師,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致勃勃。
三、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
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的權利。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應面對全班學生,通過學生質疑、合作、探究、討論等形式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1.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因此要尊重學生的“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應根據文章內容,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比如在學習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一讀”、“唱一唱”、“背一背”等多種形式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在學習童話和寓言故事時,讓學生通過同桌合作或分角色的方式讀,在讀中感受童話帶來的樂趣,體會寓言故事所講述的道理。讀書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應提倡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讓讀貫穿于課堂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豐富情感體驗。
2.給學生充足思考時間。“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時是非常豐富的,它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因此,要給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孩子在思考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思考中獲取更多知識。例如,講授《烏鴉喝水》一課時,孩子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如何區分和記住這兩組形近字,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難點,在學習這兩組字時,我讓孩子們先觀察這兩組字的字形,說說會發現什么。孩子們經過觀察思考,竟然得出了這樣的答案:“烏”表示黑色,指的是烏鴉全身的羽毛都是黑的;“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在區分“喝”和“渴”時,學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時要用口,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喝”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是與水有關,所以“渴”是三點水旁。實踐證明,反復思考,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3.給學生充足的表達時間。教師要不斷盤活課堂教學形式,比如形式多樣的質疑、討論、探究、辯論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敢說,敢于發表想法和見解,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喜好讓學生說,如果在課堂上學生說到一半教師覺得不對就讓學生暫停了;或者多次回答都被老師否定就沒有信心舉手了。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習慣成為旁聽者,教師則成了課堂的主角。因此,上課時教師要有耐心地聽學生的發言;要增強學生的信心,讓他們覺得“我”能回答;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有表達的時間。例如教師可以使用鼓勵性的評價語增強學生信心,運用同桌互說、小組交流、大聲自由說等形式彌補逐個表達時間不夠的不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課上,要關注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讓他們也有發言的機會。教師要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激情,盡量不要讓任何一位學生掉隊。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使其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深厚文化底蘊的大舞臺,自己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