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強 孫東輝
摘 要: 作為外語教學的輔助手段,影視材料在高職外語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創造真實語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化,提高外語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挑選恰當的電影片段,運用不同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職外語 影視材料 教學應用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模式之中,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語法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在實際情景和模擬情景下的聽說訓練,重理論輕實踐。另一方面導致學生以語法和詞匯量衡量自己的外語水平,實際的外語交際過程中出現聽不懂、不能說的狀況。
我國的外語教學長期處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之中,學生對語法的掌握往往強于其他語言技能,另外,由于教學手段單調,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不高,外語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特別是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受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英語成績普遍不是太好,聽、說等語言運用能力很強。因此,在高職英語專業教學中,如何在相對有限的語言學習環境中,針對學生和高職教學的特點,提供充足的聽說材料,進行實際語言活動,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成為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高職外語教學的目的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為,以校企合作為基本途徑,培養服務于生產一線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教育類型。高職外語教學要突出在實際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中應用外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1.高職教學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即高技能型人才,其本質特征是具有基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即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學目標突出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堅持以就業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理念及方法來教育和培養學生,構建能力教育體系。由于教學目標的就業能力和教學要求必須夠用,要求高職教學必須根據崗位就業要求,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既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又要按照授課對象的特點組織教學內容。
2.高職外語教學特點
根據高職教育特點,高職外語教學的總體目標設定為培養學生掌握使用的外語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進行一般的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并能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在外語教學中,既要突出外語的實用性,又要強化其職業性,即在一定工作場景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授課對象的特點組織教學內容,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盡量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
二、影視材料對高職外語教學的意義
首先,影視材料能為語言學習提供真實的語境。影視材料提供的語言信息具有語境豐富的特點,它所展現的語言材料和交際場景是對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和模擬加工,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真實的語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特別是影視材料中配合情感、肢體語言的表達,使語言更富沖擊力。
其次,影視材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傳統的教材、教學內容相比,影視材料是聲音與圖像的結合體,以聲像形式出現的語言方式能顯著提高外語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影視材料豐富的語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方位、多角度地給學生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再次,影視材料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影視材料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能夠從多方面展示外國的社會狀況、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及民俗習慣等。
最后,選取影視材料作為教學內容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客觀要求。生態外語教學觀認為,傳統外語課堂教學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課堂中存在的多種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客觀上抑制了諸因素的互動與課堂教學的發展,甚至破壞了課堂的自然生態。影視材料進入課堂可以實現教師、學生、教學設備的互動,調動各因素協調作用,符合教學規律。
三、影視材料的選取原則
影視材料在高職外語教學中有著其他文字或單純聽力材料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它不僅打破了外語教學的傳統模式,還突破了課堂外語教學和教材的局限性。如果能合理選取影視材料,就可以把立體化的語言及其文化呈現給學生。
1.影視材料的選取
影視材料的選取要以教學為目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進行選擇。選擇時要注意語言文化信息含量、情節內容及語音語調等。清晰、生動、易懂,精彩的影視片斷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剛開始要選擇一些語言和內容較簡單、輕松的材料。逐步對電影語言熟悉之后,再選擇些語速較快、情節較復雜的,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2.不同課程的具體應用
目前,許多影視材料的運用多局限在聽力或視聽課上,其他課程試用視聽材料較少。影視材料的運用,不應局限于某個課程,而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單元選擇。若能在綜合課、國情概況課選擇適當的影視材料應用,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如《韓國概況》課,在講到婚禮風俗時,可把《結婚》里男女主人公的婚禮現場作為教學材料進行講解;《綜合韓語》課,在講到自我介紹的章節時,可把《浪漫滿屋》里出現的各種自我介紹的場景進行展示并模仿。
影視資料的選擇,一定是要與授課內容相關的片斷,對教學內容進行闡述。課堂時間有限,影視材料必定以選取某個場景或片段的形式播放,所以盡可能地選擇普及率較高的影片,也可以提前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單獨播放。另外,許多影視材料往往摻雜著各種方言,所以教師更要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對影視資料片斷進行合理的整合。
3.注重培養聽說表達能力,堅持“精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外語教學不可過于依賴影視材料本身傳遞的信息,還要讓學生明確其學習動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語言的輸入、輸出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行為主義理論把語言習慣看成是習慣形成的過程,語言的學習過程是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在播放完每一個片段后,有意識地為學生設計一些活動,如復述情節、角色扮演等,培養學生總結和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討論和寫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書寫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影視資料的選取,要求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語言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影視信息儲備。運用影視材料進行教學,從確定影視材料,到教學片斷的選取,再到具體教學環節的實施,是一項非常費時費力的工作。但它可以將高職外語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更好地結合起來,生動立體地把外語的語言和文化展現給學生,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永祥.論電影片段在語用學教學中的應用.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VOL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