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山
摘 要: 新課程的實施倡導建立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的生命化課堂,力圖實現課堂教學高效和完善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質量的教學,促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為此,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打造生命化課堂教學的新常態。
關鍵詞: 英語 生命化課堂 新課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個性更張揚,性格愈發叛逆,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越來越不按我們預設的思路走,變得“不聽話”。在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英語課堂的雙贏局面,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生命化課堂理念的提出,為我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向,生命化課堂將教學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命被激活、被發現、被欣賞、被豐富、被尊重的過程,成為生命的自我發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華過程。生命化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共同成長的過程。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三單元Project板塊的課堂教學為例,就打造生命化的英語課堂談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1.用POWERPOINT展示關于三個科幻故事的圖片資料,在旁邊再打出一些問題,如:Who is the writer for each on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writers?目的是和學生一起分享關于三個科幻故事的相關背景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science fiction” 這個話題產生閱讀興趣,為宏觀感知課文創造有利條件。
2.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瀏覽課文,了解一些細節問題:What do they see during their journey? What does he find when he travels to year AD 3014? How do they come back to the Earth? 等。經過對上列問題的討論,學生大體清楚文章內容,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也為即將開展的寫作訓練積累素材。
3.組織學生再讀課文歸納每段大意,理清文章結構,為書面表達部分做準備。
Paragraph 1:Journey to the centre of the earth.
Paragraph 2:The time machine.
Paragraphs 3::Flying to Centaurus.
從范文的文章結構引導學生歸納如何組織和表達關于science fiction的故事,問學生如果自己寫,怎樣入手,文章框架如何安排,如何吸引讀者興趣。經過這樣的啟發誘導,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共同歸納出該類文章的表達特點:
(1)an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title;
(2)an attractive beginning;
(3)some details of the story (with some pictures or photos);
(4)an end of the story.
通過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為下面的寫作降低難度。
4.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書面表達任務 (Writing a Science fiction story)。
(1)分小組討論選擇關于未來生活的topic,然后由各小組決定寫作對象。
(2)進行組內分工,布置各自任務。如:一人寫出文章的大綱或框架(根據上面共同討論歸納的結果),其他人再根據大綱寫出相應部分(如:beginning, details, end等)。該步驟是核心部分,應盡可能地留足時間。
(3)成果呈現,恰當評價。每小組選出一人在組內朗讀匯總后的寫作結果,進行完善和再加工,然后老師推出一兩個代表全班展現,進行恰當的評價,以肯定、鼓勵學生的創造力為主。這樣,學生經歷了想象、寫作、互相批改和展示等一系列活動,體驗到了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不斷進步和成功,其生命活力得到了張揚和計發。
生命化課堂要求“眼中有生命,課堂有活力” ,教師不應該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力與時間,教師只起啟發、指導、調控的作用。這一節課時時提醒著我,要想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進行生命化教育,挖掘學生的潛能,就要本著尊重、信任、理解、寬容的態度挖掘學生的潛能,這樣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才會信任、理解、尊重老師,從而使師生之間共同創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
二
那么怎樣把生命引進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打造新常態的生命化英語課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課前預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好英語、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只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有目的、有重點地識記各種語言現象,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所以,老師在上課前,可讓學生根據學案導學中的預習導航進行預習,為上課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布置一些知識方面的預習,像找出生詞、查出不懂的詞義、通讀全文、找出疑難點,等等。實踐證明,讓學生預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促進課堂教學,這是構建生命化課堂的第一步。
2.培養合作交流習慣,推動教學互動。
教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學生“強迫性地灌輸信息知識”,另一種是“給學生很大的空間,選擇自己想關注的事物”。當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意愿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材料時,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增強。我們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把教材內容按其交際原貌“活化”于課堂,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大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合作、參與和交流,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3.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通過啟發誘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不是放縱學生讓他們盲目地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4.注意學生個性差異,改革評價方式。
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新的課程標準讓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在英語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而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量每一個學生,必須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差異。關注、研究學生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其實在課堂中,一聲“thank you”,“very good”,“terrific”,“fabulous”能讓學生開心好一陣子;而一聲微笑著的“I’m sorry, no”,“thank you all the same”,也足以讓犯了錯誤的同學在心里對老師產生親切感。
5.尊重學生的人格,營造和諧課堂。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始終以學生發展為本,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用滿腔的熱情,換取學生的親近和信任,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師生配合默契、氣氛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局面,這樣才能使學生敢于發言、善于發言,激“活”課堂。
總之,要實現英語生命化課堂的常態化,就要教師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精心組織設計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具有一雙慧眼,善于捕捉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應具有善解人意的心靈。只有心與心的溝通,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上產生情感共鳴,才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