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
摘 要: 化學教學是一個整體,各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涉及環保的內容都不少,將環境保護的知識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和環境保護意識。
關鍵詞: 化學教學 環保理念 實驗污染隨著現代工農業的飛速發展,人類共同生存的家園——地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城市空氣污染嚴重,土地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呈現在我們面前。環境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各個國家的重視,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心和重視。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理念,從學生抓起是每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理念
化學教學是一個整體,各年級教學的內容中涉及環保的內容不少,直接涉及的內容有空氣污染、保護水資源、新能源、溫室效應等。其中空氣和水是與我們接觸最為密切的,教學中可以以“空氣”和“水”作為主要知識點進行環境教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我在教學形式上做了改動: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訪問調查等多種途徑搜集資料,最后以小組匯報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期把教學內容與化境保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大氣環境保護”專題學習中,我們可以規定學習目標,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認識空氣潔凈的重要性,等等,使學生了解一些關于空氣污染的內容。教學過程中以發人深省的幽默漫畫為主線索,引出“溫室效應、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車尾氣”多個專題的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究這些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特性及對人類的危害。探討如何避免其產生,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中毒,以及中毒后如何處理,等等。使學生明白,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之一,搞好大氣污染防治是多么緊迫和重要。在“水”的專題學習中,學生分別就“全球水資源概況與分布、中國水資源特點、水循環、水的自凈、水危機、水污染、水污染的處理和防治”等多個方面從多種角度對有關“水”的知識進行了深入探究。使學生認識到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形成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到自然界的水通過蒸發、凝結、除水、滲透和徑流等作用不斷進行循環。隨著地球上人口的劇增與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干預水的正常循環過程。特別是隨著現代工業和農牧業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有毒重金屬和有機物排放到水中,這些有毒重金屬會不斷積累和轉移而有機物易使水“營養化”,使水中的藻類和水生植物生長茂盛,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魚類等因缺氧死亡。中國是人口大國,缺水問題顯得特別嚴重,進行節水革命已是時不我待。在堂課上主要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培養學生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樹立起節約用水的好風尚。
二、加強實驗教學培養環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職責,實驗是化學課中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個環節,并且比課堂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我將充分利用實驗手段與加強環境意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從自我動手中構思、設計環保裝置,讓學生從接受環保教育階段上升到動手保護環境的自覺境界。
1.實驗操作規范化,提高環保意識。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常用化學試劑的有關性質、貯存和使用知識,以及預防環境污染的措施。如貯存硝酸時,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處,以免硝酸見光易分解而揮發,污染空氣;貯存濃鹽酸、氨水等易揮發物質的試劑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則容易污染空氣。在化學實驗中,不僅要少用藥品減少廢棄物,同時對其他廢棄物要妥善處理,決不能隨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這樣做既保護了環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實驗裝置環保化,加強環境教育。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設計一些實驗,改進實驗條件,深入環保教育,讓學生在設計實驗中,充分考慮到環保問題。如許多實驗毒氣外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置漏氣,這就要求我們嚴格教育好學生,在實驗前首先要做好氣密性檢驗。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例如: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在尾氣處理裝置的設計上,作為開放性問題,啟發學生大膽設想,設計出減少有毒氣體排放的裝置,有的學生設計出燃燒裝置,有的設計出儲氣裝置,從而防止一氧化碳逸散空中污染環境。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進行環境教育的極好時機,我們可以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行為。
3.注意實驗藥品的回收和利用。在化學實驗中,我們通常會把實驗殘留藥品經過簡單處理,然后丟棄掉,但事實上,很多化學實驗的殘留藥品,生成的廢液廢渣等是可以重復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制取氯氣的實驗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氣以后,就會把實驗的廢棄物直接倒掉,然而,二氧化錳是可以重復利用的,如果直接丟棄,則不但會造成環境的污染,而且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因此,在實驗結束以后,我們要注意對實驗藥品的回收和利用,這樣,在減少污染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實驗成本。
三、在化學課外活動中,開展環保教育
環境問題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隨著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進行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結合這些活動,可以時常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從而形成“人人宣傳環保,個個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使學生認識到有關環境保護知識、意識、解決問題的技能及正確的態度等。例如:(1)開設講座,培養環保意識,學校三月份開展了“環保月”的主題活動,不僅升旗儀式、黑板報、宣傳欄的主題都是有關環保內容,學校德育處還專門請了專家開設講座,同學們認真聆聽了講座后,我還指導他們進行了深入討論。通過講座,學生擴大了知識面,了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件對環境構成的影響,認識到不可以用舊報紙、舊雜志包裹芝麻糖、早點等食品,平時應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2)開展社會實踐,保護身邊環境,由于環境問題的綜合性和它的實踐性,因此,進行環境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在社區、學校,同學們展開了保護身邊環境的實際行動:制作廢電池回收箱并呼吁收集大量廢電池,在學校、社區樹立倡議牌子:“請不要隨手亂扔垃圾、請將垃圾分類丟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標語,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小戰士。在這些活動中,營造了一種人人參與的環境和氛圍,讓每位參與者真正動起來,不僅動口動手,更重要的是動腦,使他們在活動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責任。
四、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環保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環境保護的話題很多。例如,節水、節電、節約用紙,減少一次性用品,減少廢棄物排放,等等。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要及時搜索有關教學資料,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搜索相關環保題材。用大量事實觸動學生,使學生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增強環保意識。
在化學實驗中樹立環保理念,推動實驗的綠色化,不但是化學教學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綠色環保理念。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為保護好生活環境盡到化學教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潘小蓉.新形勢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59).
[2]宋心琦.有關化學實驗改革的想法與建議[J].化學教育,2010(3).
[3]金俊香.高中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方法[J].新課程學習,2010(1).
[4]陳淑芬.高中化學綠色實驗途徑初探[J].現代教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