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海 劉紅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對于教學工作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從“師生的情感交流”等四個方面闡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應用,既有論理思想認識,又有教學實踐依據,值得一線教師借鑒。
關鍵詞: 情感教育 情感滲透 情感交流 教育滲透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與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人的認知過程和意志過程,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態度的真實體驗,是人們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的助推劑。這就是說,良好的情感教育會使學生感受到愉快、滿意、高興、歡樂,相反,就會感到郁悶、痛苦、憤懣和憎恨。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好好把握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應用。
一、師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開展的基礎。
教學工作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受到認知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約。情感因素時時刻刻都滲透在教學環節中,且悄悄地微妙地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既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播者,又是師生情感交流溝通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而且具備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應變能力;不僅善于暢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還要用“愛”接納和呵護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既是每位學生的良師,又是所有學生的益友。
我國著名特級教師馬明曾說:“不了解學生的教學,本質上不是真正的教學?!币龅竭@一點,教師就必須了解所教的學生。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潛能特征等諸方面出發,多角度觀察和分析學生,努力尋找每個學生的“發光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主動地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心理交往影響他們,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志。
二、情感教育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
實際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情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約著學生的認知學習,這一點,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已得到了充分證明。良好的情感注入可推動學生發奮努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揮。教師不應該只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生智力方面的因素,還應該注重研究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信念、態度和情緒等方面的情感因素,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和發展,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學習動機。如很多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偏科非常嚴重,面對此類現象,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方式,靈活把握契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情感注入,多用一些注入情感激勵的語言進行表揚和鼓勵。
三、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新形勢下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輕松順利地完成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目標,就成了關鍵之所在。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注重通過情感教育激勵學生,喚醒學生,感化學生,鼓舞學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讓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的情感,然后把情感遷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之中,形成一股巨大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干勁十足,教師可以不用多說,只要明確任務,學生就會自覺地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對于教師,此時的情感教育發揮到極致,何愁會不好呢?
四、教育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方法
1.“愛”是滲透情感教育的前提
教師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熱愛學生。近代教育學家夏丏尊先生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可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夏先生的至理名言揭示了情感和愛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也就是說,教師只有真誠地關愛學生,學生才會對老師有親切感,這種由師生互動而形成的和諧愉快的良好心境,必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他們刻苦、頑強的學習精神。
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明晰透徹的話語中,明確了教育與愛的關系:“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是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學生,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要學生堅定不移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引導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
2.教師通過自身活動注入情感內涵的教育
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才能有工作熱情,才能有發自內心的情感和激情,才能把教學工作當成一種享受,才能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兢兢業業地工作,無微不致地關愛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業務精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學為人師,行為人范”。在工作中,我們不僅要熱愛自己的事業,更要對教育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學生,
3.通過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滲透情感的效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都注重了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教與學是一個雙向活動行為,需要雙方的密切配合,否則會事倍功半。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學內容是客體,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活動中學生不僅要接受和認知老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更要成為整個活動的主動探索者。因此,老師應充分認識到這個主體的重要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學好知識,學會做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展示所學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情境為手段,以情感為紐帶,以發展為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形象動態情境和問題質疑情境等,加以嚴格管理與良好引導,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體驗學習感知生活,以此促進情感的發展。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對教學工作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