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金梁
摘 要: 要想將中學美術課上得富有藝術性,就必須了解中學美術的特點和規律,嚴格遵循美術教學原則,只有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實事求是,才能靈活機動地選擇最佳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學 教學藝術 教學方案中學美術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目前普通中學的一門基礎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在普通中學的教學中,其占有一定地位,承擔著不可替代的審美教育作用。中學生通過美術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進其智力發展。中學生加強美術技能的訓練,對將來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是極為有益的。
一、教學藝術的概念
藝術是用形象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文學、曲藝、戲劇、電影等,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學藝術是遵照教學規律和美學原理,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方法、技巧,是教師結合教材,創設教學情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實現教學任務的要素總和。
二、教學藝術的作用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3.加強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進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4.啟發學生的心智。
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美術課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
三、課堂教學節奏的內涵
節奏是藝術上的一個概念,是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從廣義上講,節奏是普遍的一種物質現象,反映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及重復性,自然中的晝夜更替、氣候變化、月亮圓缺、海洋的潮汐、人體的生物鐘、心臟的搏動,都包含一定的節奏。教學是一門藝術,好的藝術之所以能使觀眾陶醉,是因為能感染聽眾。所以,我們要研究學生,研究學生心理,研究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四、幫學生尋求快樂接受藝術的途徑
妙語生花,說明美妙的語言能創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課堂語言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媒介,老師能否將枯燥的文字、經典的畫面通過準確、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學生樂于接受,展示教學語言是老師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知識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是趣味性、哲理性和通俗性的統一,語言是思維的形式,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和思維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比如我們在欣賞宋瓷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宋瓷圓潤優雅及釉層的薄透之美,可以誦讀宋李清照《醉花萌》詞:“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讓學生通過詩人的意境體味宋瓷之美。針對瓷器上的窯變現象,我們可以用大量成語“天造地設、天作之合、天衣無縫、天生麗質、天香國色”等,加深學生對窯變各種鬼斧神工、變幻莫測的效果的理解。比如在欣賞天津泥人張的作品時,不妨模擬張三立的天津口吻,用詼諧俏皮的相聲語言介紹其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底蘊。這樣學生在面對陌生時空的藝術作品時,能通過熟悉的語言更直觀便捷地理解欣賞,并產生內心共鳴。
五、指導學生進行練習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采用這種方法,要求非常講究: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地為練習而練習的做法。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六、幫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
要享受流汗的暢快,就要去球場運動,要體會山清水秀,就要投入自然懷抱,要品味各種食材之美,就要去餐桌。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教學注重創設情境,對于現代學生來說,其對很多傳統藝術有點陌生,我們可以針對藝術作品及現象,結合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對于陌生的藝術作品有更直觀的參與和認知。比如學習民間美術部分,為了加強學生對不同風格的民間美術理解,可以出示不同地域風格的風景圖片,出示體現南方山清水秀和北方蒼茫渾厚的不同風景,結合不同地域風格的音樂作品,播放溫婉纏綿的越劇和激昂高亢的豫劇,體會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間美術作品的不同魅力。可以對講臺黑板進行布置,把學生引入傳統佳節的氛圍,嘗試添加布置不同的過年時使用的如年畫、春聯等美術題材,體會民間美術的傳情達意的魅力。可以嘗試把自己的剪紙作品和現代物品相結合,貼在文具盒、書包等物品上,使傳統美術重煥新機。或用剪紙方式設計現代服裝,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這樣不僅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傳統文化,同時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的客觀條件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其實這也是更深層次的顧全大局。選擇典型啟發大家,選優者,以用作模范,激發大家學習,有不足之處,可以通過輔導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給其加大學習分量,提出更高要求;選差者,指明缺陷,通過輔導糾正,一是做“差生”的轉化工作,使其迎頭趕上,二是啟發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作借鑒之。
因此,美術教學中不僅要體現作品本身的藝術之美,更要講究合理的教學藝術,使課堂真正全方位體現藝術元素,直接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在美術教學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小芬.提高中學美術課教學質量的途徑[J].教學與管理,1988(5).
[2]王維國.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鑒賞[J].美術教育研究,2012(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