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
摘 要: 妖怪是人們想象中超現實的、非人間的生物。無論妖怪是善是惡,本質上都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種反映。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的獨特文化,體現了日本人的自然崇拜、敬畏及不可思議的心理特征。
關鍵詞: 妖怪文化 自然崇拜 敬畏 不可思議
一、日本妖怪的定義
所謂妖怪,日語字典上解釋為人類智慧不能解釋的奇怪現象或異樣物體。日本妖怪的概念十分寬泛,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認為,超出人類理解奇怪、異常的現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日常的不可思議力量的事物,都被稱之為妖怪或者魔物、怪物。日本妖怪是日本文化中的異類形象之一,區別于現實中的人類,是人們想象中超現實的、非人間的生物。日本自古以來有很多關于妖怪的傳說,是人們頭腦中的自然神信仰的表現。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理解,妖怪范圍稍有縮小。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認為,妖怪就是淪落人間的神,即神衰落后的形象。一般來說,神有善惡之分,因此妖怪就有荒神之稱,是會把災禍帶給人們的。
二、日本妖怪的起源
日本冠有“妖怪列島”之稱,相傳境內生活著600多種妖怪,日本境內的妖怪據確切資料記載的已多達三百種以上,加上日本人的豐富想象且熱衷于怪談和妖怪傳說,使得各種妖怪形象延續至今。可以說,妖怪文化作為日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日本文化的特色構成。日本妖怪的語源來自“物之怪”,帶有侵入、擾亂、來歷不明的攻擊等含義。一般認為它會附身在人的身上,帶來疾病,如同先民們流傳下來的所謂“妖怪纏身”的說法。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災害危害著人們的生活。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本需要,疾病和死亡對人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另外與生產生活有關的災難也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威脅。生活在四周環海的海島的先住民面對這些威脅感受到極度痛苦和恐懼,由于人們自己不能做出科學解答,而認為天地自然均為超凡神力所掌控,妖怪形象由此產生。對于大自然未知力量的恐懼,產生敬畏之心,加上抱持萬物皆有靈魂的日本泛靈論宗教觀,造就自古以來源源不絕、口耳相傳的妖怪素材。由于原始時期人類對自然的了解不足,將人類能力達不到的一些動物習性當做超凡能力,“動物崇拜”成為“自然崇拜”的雛形。日本傳統民族信仰屬“泛靈多神信仰”,其“萬物有靈”觀念認為自然萬物都是實體和靈魂的結合。也就是說,妖怪的原型有動物、植物、人的靈魂、器物等世間萬物。
三、從妖怪文化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一)自然崇拜的心理
日本人懾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的威力,把山川草木均視為神,一切加以頂禮膜拜,以護佑眾生。日本學者梅原猛指出:“日本信仰的基本點是對樹木的崇拜,神道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崇拜,神道是森林的宗教,森林信仰乃是日本文化的起點。”①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森林結下了深厚的關系,遠古以來的“萬物有靈觀”、自然之間的“生命平等”觀念等,都同森林環境緊密聯系。
原始時期的日本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從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中感受到自然原因超過人力神威和神圣性,于是對自然產生敬畏和崇拜,認為世上萬物各有掌管的精靈,可謂“物之所至,神之所在”。日本的神道教是多神教,屬于泛靈多神信仰,認為有八百多萬個神,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神道影響了日本歷史,塑造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風格。對古代人們來說,這個精靈崇拜的世界是個未知的寶庫,人們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抱有感謝和敬畏,這樣就產生了眾多神類。眾神有時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而祭祀神,這樣眾神中就產生了各種妖怪。
(二)敬畏的心理
妖怪的產生起初是出于對自然、動物的敬畏之心,人們把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日本是個水域文化國家,所以很多傳說和水有關,如豆子婆婆,就是一種在河邊用篩子撈人吃的妖怪;河童,就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妖怪,其原型是一種較為兇猛的淡水鱷魚;橋女則是一種為了情而投水自盡的女鬼。同樣,日本還是一個山川較多的國家,所以傳說中有很多針對山上妖怪的。如雪女,據說是被情人拋棄于雪山的女子所化,經常誘惑上山的行人,凡對其動情的人便會凍死。因此,在最初民間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讓人望而生畏。
日本由于自然災害多發,人們對自然界蘊含的神力有著較為深刻復雜的感情,而能夠精準概括這種復雜感情的,大概只有“敬畏”二字。正是這種敬畏之心,使得關于鬼神的傳說能在日本廣泛傳播,并形成獨一無二的“妖怪文化”。妖怪世界是人類世界的投影,很多人喜歡妖怪、研究妖怪,其實并非出于迷信,而是想透過這些獨特怪異的想象,窺探人類暗藏在思想深處的隱秘心理。作為蒼茫世間的渺小生命,人若能終生保持對世界的敬畏之心,將是一件難能可貴且值得感懷的事。心中常懷敬畏的人,更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擁有博大的胸懷,懂得悲憫,懂得自省,懂得寬恕,懂得珍惜。日本斑斕炫目的妖怪文化,或許正是其民眾對萬事萬物心懷敬畏的一種特殊體現,彰顯日本人民堅忍的意志和不失輕松浪漫的生活態度。同時,長盛不衰的妖怪文化也在提醒著人們,切勿忘記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三)不可思議的心理
人們初次聽到妖怪一詞時,會本能地感到害怕,那是因為各國對妖怪的定義不同。因為妖怪的樣子很奇怪、可怕,更擁有人類沒有的強大法力,還會經常加害人類。日本妖怪的印象里,稱得上絕對壞妖怪的比較少,通常具有兩面性。日本妖怪的特征在于具有善惡兩面,從實質內容來看,變成壞妖怪角色的原型有時被認為是善良的妖怪。另外還是人類心理的現實投影。人類創造了妖怪,同時想辦法對付妖怪。對人類來說,并不是為了期待消滅妖怪才產生妖怪的。因此,人類一方面害怕妖怪,另一方面親切地接受、喜愛妖怪。對日本人來說,妖怪既是破壞者,又是魅力存在。那是因為妖怪的變化是自然的象征。自然有時給人類帶來災難,同時給予我們各種各樣的恩惠,對我們來說是愛的存在。人類這種對妖怪的恐怖、喜愛的不可思議感情正是深層心理存在的人和自然關系的象征性體現。
日本的妖怪無法簡單地以“善惡”進行區分,它們擔任著人世間的各種角色,且隨時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無論妖怪是善是惡,其本質上都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種反映,是信仰、觀念的一種趨向。人們會嘗試以各種妖怪的想象解讀未知的事物,滿足求知的渴望,借由妖怪安慰自己,將那些無法以常理判斷或解釋的現象加以合理化,其實只是調皮搗蛋的妖怪在作祟。這可以視為人們對世界觀、宗教觀的一種認知模式。人類在畏懼自然的同時,更期待與自然和諧共處,因而日本的妖怪不光是他們內心恐懼不安的呈現,還成為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賦予美好愿望的一種載體。
四、結語
妖怪文化已成為日本文化中獨特的文化,在日本人看來,到處都存在妖怪,這與其土生土長的神道教中的“萬物有靈論”密切相關。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能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文化。日本妖怪文化的魅力不僅僅是刺激和恐怖,它折射的是人類自身的影子,無論妖怪善惡,其本質上都反映了人類的心理活動,是信仰觀念的一種體現。通過妖怪,日本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妖怪不僅存在于日本人的內心里,而且通過電影、小說、漫畫等占據著日本現代流行文化。通過現代流行文化的傳播,妖怪文化會得到進一步傳承。
注釋:
①楊薇.日本文化透視.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6.
參考文獻:
[1]小松和彥.妖怪學新考[M].東京:小學館,2000.
[2]楊薇.日本文化透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三浦節夫.日本人はなぜ妖怪を畏れるのか[M].東京:新人物往來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