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瑤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已經成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接受美學理論,會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更新。在美學視閾下,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更加活躍,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追求。
關鍵詞: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美學 教學方法
從上個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文學思潮開始涌入,當代人的文學觀不斷變化與完善。接受美學思想,就是讓文學作品的社會意義與美學價值得以發揮,認可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文學作品的創作,不僅是為了表達作者的個人情感,而且是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突出讀者中心地位,是接受美學理論的第一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接受美學理論,就要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促進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
1.接受美學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系
人們接受美學理論,其文學鑒賞的行為與能力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高中語文,是與文學鑒賞關系最密切的學科,接受美學會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課程標準提出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于欣賞中產生情感體驗,具有領悟作品內涵的能力,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行為,是學生個性化與自主化的行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與文本互動,而應當通過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結合,通過語文閱讀學習獲得情感熏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閱讀感受,促進學生理解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美學理論的指導下,學生的語文閱讀過程與結果應當是多元的,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有權利開展創造性的閱讀。接受美學理論,在美學視閾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是一種挑戰,但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來講是一種創新。
2.接受美學視閾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手段
在美學理論的指導下,高中語文教學手段會更加豐富,語文教學活動會更加科學。下面,筆者針對高中語文教學,對美學視閾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手段進行分析。
2.1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接受主動性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知識傳遞者,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在美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接受感受,而不是主動地將知識硬塞到學生的頭腦中。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減少自己分析文章的比例,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為學生營造和諧自由的閱讀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從個性化的角度理解文章內容,思考問題。
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題目是文章的文眼,文章中多次提到康橋,表達作者對康橋的懷念、不舍與喜愛之情。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會提供詩歌的創作背景,并針對作者的生平經歷分析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詩歌,想通過這個詩歌表達什么感受。這樣的分析往往會剝奪學生自主理解詩歌內容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在字里行間體會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十到十五分的時間自主閱讀與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語文閱讀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美學理論的指導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會更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2.2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只有接受美學理論,開展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滿足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不同期待,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閱讀愛好,有不同的閱讀需求。對于同一個文章,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閱讀切入角度,獲得不同的閱讀成果。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需要針對閱讀內容,開發不同的閱讀學習方法。
比如學習《荷塘月色》時,在閱讀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允許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一些學生習慣于默讀,教師就讓他們自主默讀。一些學生習慣于有聲朗讀,教師就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的分配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指導學生的思維向不同方向發展。另外,在閱讀成果表達方式上,也可以進行豐富化處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畫畫的方法表達在文章中獲得的信息,也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積累閱讀看法,更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后演講分享閱讀想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間的美學內容,更好地體會文字的美、情感的美。
3.結語
接受美學理論,是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發展的必要途徑。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活動要肯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與文本互動,挖掘更深層次的文學作品內涵。接受美學視閾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當代高中語文教師要樹立具有時代性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究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小雪.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2]王金玉,楊軍,陳岳純,曾強.高中語文教師課外閱讀的調查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