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達
教育要培養的人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更多是德才兼備的人才。體育教學在肩負強健學生體魄的責任的同時,還要教自覺滲透德育教育,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筆者通過自己多年對體育教學的探索,逐漸形成一套強身健體和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分享。
一、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中,公民層面的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是首要要求,也是第一要求。合格的公民,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是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對本國公民最樸素的要求。
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呢?要結合教學向學生講授體育教學的目的意義,提高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以故事、演講的形式,講述革命家、偉人們的體育鍛煉事跡;簡要地介紹我國燦爛的體育文化,中國健兒為祖國榮譽奮勇拼搏的動人故事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教育學生要珍惜美好時光,遵循自然規律,積極科學地鍛煉與養護身體,使自己具備健壯的體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
比如,由于大氣污染問題,京津冀區域常常爆發霧霾天氣,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體育課減少戶外活動,一些體育課便安排在室內進行,過去很多時候都是上自習,白白浪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我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開展一系列活動,以加深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了解,比如開展了解我國參與奧運會的歷史,了解我國的首位奧運會冠軍,了解我國申辦奧運會的歷程,了解近年來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在了解這些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熱愛偉大祖國。
二、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耐挫折能力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告訴我們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由于各種各種的因素,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挫折甚至是磨難。這對人的一生會有什么影響呢?這就看我們是怎樣對待這些困難、挫折和磨難的,是被困難和挫折嚇到,從此一蹶不振,還是鼓起勇氣,奮起抗爭?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耐挫折能力。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挫折,不斷增強自己的耐挫折能力,做到愈挫愈勇,不被困難和挫折嚇到。體育教學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而身體活動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還伴隨著知識的信息、心理的活動、情感的體驗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時出現。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直接參與、身體力行的特點,刻意安排艱苦的環境,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如體操、球類等)。
在教學中,我遇到這樣一個學生,這位學生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就是體育素質跟不上,就拿引體向上來說,別的學生做十幾個不費吹灰之力,而他做一個都非常費力。期末考試時,這算做一項可查項目,按規定,必須做十二個才能及格。這個學生有點苦惱,目前的水平,只能不及格。怎么辦?我開導他,不要氣餒,萬事都有個開頭,慢慢來,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提高自己的成績。我告訴他可以這樣試一試,每天都練習一下。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求做得太多,能做幾個算幾個,但要堅持做下去,爭取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所長進即可。于是,這個學生放下思想包袱,真的按我說的去做。第一天做了一個,第二天爭取做兩個,結果做到了,并不急于快速成功,以一天增加一個的速度增長,到半個月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做十幾個。一天中午,他來找我,讓我給他測試,說他已經能及格。我跟著他到操場上進行測試,結果一口氣,他就做了十幾個,終于達標了,我真的為他高興,看得出他也非常自豪。由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首先要從心理上強大起來,然后再想方法克服,不能輕言放棄。當我們戰勝了挫折,積累成功的經驗以后,自信心會越來越強。
三、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
任何一個個體都不能離開集體而存在。每一個集體都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集體為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集體中,每個人都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為集體增光添彩,集體才會變大團結、繁榮、強大。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多開展以下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比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排球比賽等。在這些比賽中,要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技術在精湛,離開集體的協同作戰,也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如學生非常關注世界杯的消息,在巴西世界杯最后的爭奪中,最終德國隊獲得冠軍,德國隊的教練在總結勝利的原因時,把團隊精神放在首位。一個優秀的球隊首先是一個懂得合作的球隊,懂得集體作戰的球隊。相對于德國隊來說,其他一些強隊最終落敗,不能說他們缺少優秀的球員,更多的是因為團隊合作發揮得不夠出色。
四、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念
勝敗乃兵家常事,“勝不驕,敗不餒”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念,告訴他們是比賽就一定會有勝利和失敗,一次的勝利和失敗并不能代表什么,關鍵是要善于總結勝利和失敗的原因,不斷面對變化了的下一次的比賽,勝利的爭取繼續勝利,失敗的爭取扭轉敗局,奪取勝利。有時候勝利和失敗會對學生心理產生很大的沖擊,教師要迅速抓住學生的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長處與短處,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意識、認識、情緒、行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促使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增強耐挫能力,保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這樣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在體育教學中,在堅持教給學生技能、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要提高注意培養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提高,才能為素質教育的實施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