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瓏 李祥林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因其舉辦本科教育時間較短,面臨辦學經驗不足,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專科思維依然存在等現狀。在轉型過程中既存在主觀困惑,又存在客觀條件上的困難。本文主要研究學生創新團隊在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組建方式。
關鍵詞: 新建本科 創新團隊 應用型人才 電子信息類專業
一、引言
十二五時期是國家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這就要求高校全面提高教學科研和服務地方的能力。地方性??圃盒I巨D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1],其改革與發展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生存,而且將影響到本地區其他高等專科院校向何方向發展的抉擇。而且,對本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深入透徹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研究轉型期存在的共性問題[2]及發展特點,為這些學校能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找準定位,提出科學的辦學理念,凸顯辦學特色。因此,進一步理清轉型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問題,認真思考如何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推進應用型本科建設,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而言,學生創新團隊的組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積極推動作用。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現狀分析
與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本科辦學歷史較短、學科積淀較淺、師資水平較低、教學條件較差和生源整體水平較低等現實問題。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教育進程中,容易采取跟風建設,與許多高校學科專業雷同,盲目配備師資隊伍[3]和實驗設備等,造成資源浪費。應當采取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集中全校人力、物力、財力發展學校優勢學科和專業。
新建本科院校在學術環境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學校定位[4]模糊,導致在學校定位、辦學特色、培養目標[5]方面認識不足,影響學術隊伍建設;其次,學術環境的建設往往容易傾向硬件建設,而忽略軟環境建設;再次,行政氣息[7]濃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術團隊建設;最后,教師普遍重視教學工作,忽視研究工作。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跳出傳統的“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人才,本科院校培養理論型人才”的藩籬,由培養理論型人才為主變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否則,新建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其學術性比不上老牌本科院校,應用性比不上職業定向的高職高專院校。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從宏觀上說,既需要各層次的理論人才,又需要更多各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層次和類型上形成一個適當的結構和梯度,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
適應現代社會和新升本科院校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組建學生創新團隊是一種高效的學生培養途徑。首先,充分整合校內各種教育資源,實現學生工作模式的根本轉變,真正實現由專業教師廣泛參與的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科研實踐、思想教育為載體的多元多維培養模式,擴大學生工作的內涵和外延,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其次,優化育人環境,營造“人人都成功”的學生成功教育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育學生創新成果。再次,創新團隊的組建建設可實現“一體兩翼”:以團隊為體,以競爭機制、合作機制為兩翼。實現內部的互相促進團隊成員和團隊間的良性競爭,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品質,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生創新團隊的組建對于工科類專業尤為重要。
新升本院校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主要由于它們的辦學缺乏特色。實踐證明,在競爭中有立足之本的是那些辦學有特色的學校。以蘭州工業學院為例來說,以培養應用型人才[6]為特色是重中之重。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把應用能力訓練作為主要內容,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創新團隊的組建探索
本文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例,探討學生創新團隊的組建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堅持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走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社會有關部門合作共建的道路。建設穩固而利益一致的校外實習基地,鼓勵院辦企業及系辦企業發揮優勢,鞏固取得的實踐成果,使教有所得、學有所用。在校企合作的關鍵問題上,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與企業建立利益相關的管理機制。做到產由企業出、學由學校養、研由教師做,切實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健康發展。
1.以“應用”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取向,構建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圍繞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培養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力、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能力。面向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培養任務和興趣,設計初、中、高三級團隊訓練模塊。初級訓練模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和進取精神,激發學生對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引導未來職業導向;中級訓練模塊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增加工程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結構;高級訓練模塊通過具有實際意義的實踐項目,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強化實踐創新能力。
具體實施時,學生三人為一組,模擬實際工作場景,按項目模塊分工為項目經理、項目分析師、方案設計師等不同角色,培養學生現場工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互幫互學、共同進步,推行實踐“三人行”。
2.采用“平臺+模塊+競賽”的訓練模式,搭建電子信息綜合實踐平臺,設計三級實踐模塊,推行“教、學、做、賽”一體化,開放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營造探究式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以競賽為契機,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賽教相融,教中學、學中做,實施“開放式”教學,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動手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創新的機會”。
3.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學術氛圍,以“科研促教研”;建成一支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突出的特色教學團隊,有效保障學生創新團隊的組織與實施。
在師資培養上,按照“三個結合”的原則,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相結合。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壓擔子”的方法,派青年教師進企業實習,鼓勵青年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與技能競賽,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為學生創新團隊組織與實施提供保障。
五、結語
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推進過程中應運而生的。這些院校多數設在地級城市,與地方有著天然的、緊密的聯系。新建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適應并促進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需要,更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需要。為了適應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期的發展要求,在電子信息類專業中組建學生創新團隊可以有效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快轉型期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戰略與戰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任淑淳.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共性問題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3(11):58-60.
[3]唐國華.新升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J].湖南社會與科學,2006.No3:148-150.
[4]潘懋元.規模速度、分類定位、辦學特色——中國當前高等教育發展中的若干問題[J].龍巖學院學報,2006(2):1-4.
[5]杜彥良,等.不同類型高等學校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4-07-09(4).
[6]鄭鋒.關于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1(5):77-79.
[7]劉淑莉.新建本科院校的行政化問題[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