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 要: 企業導師制是讓社會上或者企業中有豐富經驗并熱心高等教育事業的社會精英指導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職業規劃,該模式以企業為視角,通過職業引導、專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等措施,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企業導師制 應用型人才 實施背景 企業導師
一、導師制的來源
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最早產生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牛津大學的本科教育質量一直居于全球前列,跟它的導師制是有密切關系的,導師制已經成為牛津大學重要的教學傳統模式,被視為牛津的核心特征,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學習環境上營造和諧、自由和寬松的氛圍。
導師制在我國原本是針對研究生階段的教育而設立的,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師生之間建立非常明確的導學關系,針對不同學生,做到因材施教。隨著我國本科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尤其是學分制、選課制等更自由的學習方式的普及,導師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國各個高等學府的本科教育制度中。其中最早全面開展導師制的是浙江大學,接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一批知名學府推廣開來。
二、企業導師制的涵義
企業導師制是一種新的教育培養方式,其核心是讓社會上或者企業中有豐富經驗并熱心高等教育事業的社會精英指導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職業規劃等。目前國內有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暨南大學等一批高等學府在培養研究生期間采用此種教育方式。如南開大學在培養MBA中,聘請社會上有學識、有經驗、有業績的成功企業家擔任企業導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南方日報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等媒介精英人士擔任企業導師,對所帶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個別指導。在培養本科人才方面,目前香港部分大學為本科生配備社會導師,其選配的社會導師一般是社會形象正面、熱心教育、容易成為學生榜樣的社會精英們。
三、企業導師制實施的背景
在我國傳統高校育人模式中,往往由于過多注重理論教學體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實踐教學體系,這種教學體系嚴重阻礙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導致當前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情況,很多畢業生不能把理論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這與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是相矛盾的,尤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差,這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形成強烈反差。企業導師制是為使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有效結合,為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在導師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才培養方式新的探索。企業導師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彌補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的不足,將學生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從而彌補實踐能力的不足。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是一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型本科獨立學院。學院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培養更多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企業導師制能有效促進我院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四、企業導師的定位
企業導師根據工作需要一般有以下三方面定位:一是企業文化和先進技術的宣傳者和實踐者,企業導師負責宣傳行業文化、企業動態、與時俱進的技術和方法,讓學生更了解市場、了解未來;二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路人,企業導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特點,幫助學生做好大學四年的學習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職業規劃中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建立信心,并有明確目標;三是技術提升的教練員,企業導師作為業務領域的專家或技術骨干,幫助學生提升各項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出應用型人才。
五、建立企業導師制的目的
1.解決應用型人才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的問題。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是一所以學習IT技術為主的本科院校,學院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盡管學院現在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也在不斷加大資金等方面的投入以加強實踐教學相關內容,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走向社會時還是無法滿足企業要求,企業導師制的建立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導師的優勢,將企業需求和學校培養聯系起來,通過企業導師的引導和培訓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從而滿足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2.解決校園與企業脫鉤的問題。
IT行業是我國重點發展和扶持的高新技術行業,行業發展迅猛,軟件更新日新月異,所以學校學習和企業脫鉤比較嚴重。通過企業導師對在校生的定期指導,傳播最新技術和公司文化、理念,推動崗位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歸納和提煉,可以有效解決校園和企業脫鉤的問題。
3.企業導師制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建立“企業導師制”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優秀人才擁有的先進技能和實際經驗的作用,彌補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存在的實踐經驗不足、職業生涯發展不明等缺失,借助企業導師的經驗幫助學生明確職業規劃,縮短思想和技能的“成熟期”,使學生盡快提高實踐技能,適應工作崗位,培養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4.企業導師制有助于形成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
學生通過企業導師的指導,感受到企業文化,學習到企業最新技術,明確職業規劃,也了解企業的日常運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學校通過和企業的合作,可以在優化課程建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受益,從而提高培養質量。企業通過和學校的合作,為企業積累人才,傳遞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導師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六、企業導師制在實踐中的探索
1.建立企業導師的選拔制度,保證企業導師的質量。
首先明確企業導師的準入標準和入職程序,建立一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企業導師隊伍。一般每位企業導師指導一個班或者一個團隊。以游戲系選拔企業導師標準為例:在游戲、動漫、軟件等與專業對口的公司擔任項目經理及以上職位;認同并理解企業理念、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具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協調能力強,并對學生學習、職業規劃進行引導。入職程序:游戲系制定企業導師聘任辦法—向校企合作單位等企業宣傳—企業導師提出書面申請—游戲系初審并公示—頒發聘書、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嚴格的選拔標準和規范的入職程序,保證企業導師的質量。
2.建立企業導師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建立企業導師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一是避免該項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客觀評價企業導師的工作業績,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做法有:首先規范企業導師的工作內容:對企業文化、行業動態、新技術的分析和講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思想引導工作,保持與學習導師或者輔導員的溝通;對學生就業技能、學習困惑進行指導,并督促學生加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每學期開展學術講座一次或者開展班會一次。
3.建立企業導師的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導師的工作積極性。
在激勵機制建設方面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并重的原則,從而提高企業導師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企業導師屬于兼職形式,自身有繁重的工作,要培養好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所以工作壓力和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學校應該給予適當的勞務補貼,盡管他們大部分不是為錢而來。企業導師更在乎的是學生、學校和企業的認可,所以對于表現良好的企業導師應給予榮譽導師等稱號,這不僅是對其工作的肯定,而且對其他導師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七、結語
為學生配備企業導師是學生非常向往的,同時需要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在高等院校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大背景下,企業導師制不僅是學校發展和學生成才的需要,而且將學校優勢和企業資源優勢更好地結合,從容滿足合作育人、互惠互利、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企業導師教育模式的推廣,可以有效補充學校資源的不足,使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更完善,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地方產業。
參考文獻:
[1]龔聲蓉,楊季文,朱巧明,胡新華.多模式校企合作,主動適應企業需求[J].計算機教育,2006.11.
[2]伏玉琛,朱艷琴,龔聲蓉.雙導師制應用型IT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特別報道,2008.
[3]程敏,攀高雁,郭玉堂.雙導師制對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應用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5.
[4]胡國富,胡寶忠,李鳳蘭.導師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實施的必要性[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2.
[5]衛志民.企業導師制在工商管理碩士(MBA)培養中的創新與完善[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